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冬日来临,广袤的黑土地渐渐沉睡,但在一栋栋温室大棚里,农民们还在呵护着勃勃生机。今天的《新农人新农经》,我们走进大庆市大同区果农罗三哥的温室大棚,听一听他的致富秘诀。
天刚亮,大庆市大同区的果农罗洪升就摘上了西红柿。他的大棚果子总是稀稀拉拉,摘30斤有时候得跑两三个棚,不是因为长得不好,而是因为卖得太快。
罗洪升在家行三,大伙叫他罗三哥,但他啥事总要争第一。扣大棚,他算是大同区最早的一批,种瓜果,他的总比别人的熟得早。每年别人的香瓜再怎么早也得4月熟透,他的瓜3月就能上市。老客都叫他“大庆第一瓜”。这会儿,别人家现在大棚还空着,他家已经开始育苗了。
刘三姐就是罗三哥的媳妇,也是行三。这个刘三姐虽然不会唱山歌,但会干农活。她正带着工人把一根根筷子插在土里,缠上地热线。第一瓜的秘诀就在这里。
工人收入不低,老板当然更是腰包溜鼓,三哥三姐这15栋暖棚,今年能带来的纯利润超过40万。凭的就是争第一的劲头。“早一个月”说起来容易,要同时保证温差,增强口感,可是需要动不少脑筋。
罗三哥琢磨的这些土办法,算是给他的土大棚“镀了金”。位置偏僻的温室,也能吸引到城里的人来采摘。今年,他还成了大同区第一个把草莓卖成盆栽的果农。
勤于动脑,错峰上市,紧盯需求,让罗三哥的果蔬打出了特色,闯出了名堂。现在他的瓜果几乎等不到熟透,就会被订走。
这一天下来,罗三哥总说是“知足”,但他并不满足。在大庆市大同区这个全省最大的棚室果蔬生产区,还有不少新技术,新设备让他心驰神往。走进大同镇良丰百果园的智能温室大棚,他忍不住盘算起下一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