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踩稳,手抓牢,确认再确认!” 11月16日,红兴隆站的调车场里,调车长卢旭东指导着登上车梯的学习连结员王明升,他近乎吼出来的提示声伴随着火车鸣响的汽笛声在调车场里一再响起。
卢旭东是红兴隆站调车长,他今天原本休息,但听说自己的徒弟王维世又带了新徒弟,放心不下,一定到调车场来看看情况。红兴隆站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佳木斯车务段管辖的三等站,位于三江平原,既是“北粮南运”的主要装车站,也是福前线上重要的枢纽站。
卢旭东是入路三年王维世的领路人;而如今,王维世成了刚入路新人王明升的师傅,这条紧密的“师徒链”,成了站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卢旭东在调车场干了三十多年,站里的每一条股道、每一个道岔的“脾气”,他都摸得门儿清。他是大家心目中的“活规章”,但这规章不是死板的条文,而是鲜活的实践经验。他那不紧不慢的做事风格里,藏着岁月沉淀下来的可靠。
王维世至今还记得他刚来时的一个场景。一个冬夜,他在车梯上有点着急,脚下一滑,跟在后面的卢师傅一把托住他,向他喊道:“慌啥?车又不会跑!安全最重要。”作业完毕后,卢师傅把他领到货车边上指着车梯子说:“你看这铁家伙,霜一冻比冰还滑,脚要像钉钉子似的扎在车梯上,咱们这活儿,把‘安全’俩字烙在心里。”这句大白话,成了王维世至今牢记的座右铭。
三年时光,王维世的工装磨出了和师傅一样的毛边,教徒弟的模样也如出一辙。“别用眼睛估,得在心里定个‘标尺’,站内的车厢、站舍、信号机都是最好的参照物。”他带徒弟学习用车厢当参照物、用信号机当“标尺”,把当年学到的本领倾囊相授。

王维世指导王明升人力制动机作业。曹文宝 摄
第一次教王明升摘带风的风管,小伙子不懂利害,上手就要去拔。王维世一个箭步冲上去,胳膊肘顶开他,一把攥住风管:“别急,带风的风管就是‘气老虎’,打一下可不得了!”他探出身关闭了两端的折角塞门,用右膝顶住风管,双手抓住两根风管,微微向上抬起,只听“呲”的一声,风管里的压缩空气开始向外喷出,空气排净摘开风管。王维世边演示边讲解,俨然是卢旭东当年的模样。
今年秋天,三江平原的粮食大丰收,“北粮南运”的任务格外重,两代铁路人用这根看不见的接力棒,确保着一列列“粮龙”安全驶向远方。(周长松、曹文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