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龙江看天下  >  热点聚焦

诗和远方触手可及 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

时间:2025-11-17 08:24:13  来源:央视网  作者:

  央视网消息: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意见指出,要加快数字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推广应用,加强数字演艺、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多业态集成。

  如何让诗和远方触手可及呢?多地以科技助力文旅,用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旅产业:走进博物馆,听见文物开口“说话”;漫步旅游区,机器人为您"伴游";夜游古街区,数字光影铺陈千年故事,接下来跟随记者镜头,来一场"智慧旅游"。

  沉浸式体验:数字技术让文物“活”起来

  在位于北京王府井的一家数字艺术互动消费新空间,传统文化通过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来呈现,让展示内容变得可体验、可互动。

  在这里可以看到包含鱼纹、雷纹、凤鸟纹等纹样,让你更深刻地体会到纹样从写实到抽象,从简到繁的演变过程。在南京博物院,游客可以通过前沿的VR技术“走进”古地图,化身大明探险家,在海浪声与星空下沉浸式感受明代航海的奇闻逸事。

  四川三星堆博物馆用裸眼3D技术则让文物突破展柜束缚,实现“隔空对话”。

  “天地回响”全景音画数字剧场则采用全国首创的“交互式全景声LED穹顶”体验空间,以可看、可听、可交互的多元化呈现形式,带领观众感受古蜀先民的精神世界。

  无锡拈花湾打造的夜间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通过灯光投影、声光装置等构建起“禅意数字幻境”,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带动了周边民宿入住率提升。

  游客王卫景:刚刚进行了拈花许愿,很极具东方的浪漫色彩,真的很喜欢。

  近年来,数字技术正在全面重塑文旅消费体验。过去游客以观光打卡为主,如今在AI、VR、5G等技术赋能下,沉浸式、互动式场景不断涌现,消费链条更加丰富。

  一码通行AI伴游“智慧旅游”更贴心

  在数字技术推动旅游从“观光打卡”向“沉浸体验”转变升级的同时,智能化的服务也在不断更新。从酒店自助入住到景区“一码通行”,从AI全程伴游到多语言服务平台,“智慧旅游”不再是冰冷的技术,而是推门可感的便利。

  在湖南张家界,酒店的自助入住机不到3分钟就能完成入住手续,酒店的送餐机器人被外国游客称为“有趣的小伙伴”,与“China Travel”一起火的还有“China Hotel”,外国游客对满满的科技感赞叹不已。

  游客泰莎蒂莫达姆:我不需要与任何人互动,我只需要和机器交谈就行。只要我们想要一些东西,机器人随时都可以来。

  在浙江,依靠AI文旅大模型,一个二维码、一部手机,就能让入境游客实现“一码在手、畅游无忧”。

  只要个人信息真实且在中国大陆境内的外国游客,都可以对相应的景点进行预约购票,凭借平台的“Easy Go”服务码,就可实现扫码入园。平台上线半年多来,浙江已有超过30多个重点景区、300多家星级酒店成功接入“一码通行”服务,游客可以在线申领电子钱包,一码体验餐饮、购物、交通等生活场景。

  游客汉娜·亚尔巴赫蒂:这个小程序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部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平滑,只需扫描一个二维码,就可以访问不同的区域。

  而在国内首个“全程AI伴游”的黄山景区,“AI智能体”可根据游客的空间定位变化,由AI主动伴随提供攻略、讲解等服务,增强游客体验感。

  游客程伟:太方便了,尤其是老年人腿脚不利落,按照这个程序走,又省体力又省时间,真是太好了。

  平台联动数字化治理破解管理难题

  除了沉浸式体验和智能化服务之外,面对大客流带来的管理挑战,一些景区也通过构建智慧平台打通数据壁垒,已在区域内实现从“单点管理”到“一屏调度”的跨越。

  作为今年春晚的分会场,开放式景区惠山古镇一度因为游客量激增陷入“甜蜜的烦恼”。如今,景区通过构建数字孪生平台,将真实世界“搬”进三维模型,并接驳省级智慧文旅平台和无锡城运中心,实现数据联动、一屏调度。

  文旅牵头,会同公安、城管、交通、城运中心等部门协作,多部门协同机制让管理变得轻盈高效。热力图实时预警、无人机自动巡航、停车引导精准推送,游客体验悄然升级。

  无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黄维恭:江苏省智慧文旅平台沉淀了全省4亿多条行业数据,在此基础上,江苏省平台向景区平台定向推送了120多万条数据。我们借助核心算法模型,为景区大客流提供趋势性研判。

责任编辑: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