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龙江大兴安岭砍都河国家湿地公园的工作人员在整理野外红外相机记录素材时,发现了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在同一监测点相继觅食的影像,还首次记录到原麝带幼崽活动的画面,为当地开展野生动物相关科研和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
红外相机记录画面显示,今年8月到10月,貂熊、紫貂、原麝、驼鹿四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熊相继出现在同一监测点活动觅食。尤为难得的是,带幼崽活动的原麝影像也是建园以来首次发现。
原麝带幼崽活动
砍都河国家湿地公园工作人员介绍,多种珍稀野生动物在同一区域稳定出现,证明这里的食物链非常完整。驼鹿的频繁“出镜”,说明该区域的植被丰富度已经能完全支撑它的生存需求。而原麝带崽觅食是首次记录到,更是原麝种群正在恢复性增长的一个明确信号。这些发现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基础数据,未来将有效帮助科研人员准确评估这些物种种群的规模、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驼鹿活动
发现这些野生动物活动的红外监测点位于砍都河国家湿地公园核心区的针阔混交林带。为了精准掌握生态家底,园区网格化布设了80多部红外相机,监测范围超4000公顷,构建起“地面样线+红外相机+无人机”的立体监测网络,推动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
貂熊觅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