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初冬的黑龙江,寒意渐浓,往年早已踏上南飞征途的候鸟,今年却格外“恋家”,用翩跹身影为北国冬日谱写了一曲灵动的生态乐章。
鸟鸣声穿透初冬的微凉,如音符般跳跃在江畔。数千只江鸥宛若散落的雪花,在松花江哈尔滨段盘旋起舞,它们时而振翅高飞、在船舷旁划出优美弧线;时而低空掠水,争抢水中食物,引得岸边游人纷纷用手机定格这惊艳瞬间。
红嘴鸥、西伯利亚银鸥、江鸥,这些候鸟将松花江流域作为迁徙途中的“补给驿站”,和这里水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密不可分。与往年同一时段只有零星的候鸟身影不同,今年它们迟迟不肯启程南飞,形成了难得一见的大规模集群。不仅是哈尔滨,位于同一流域的千鹤岛湿地,也正上演着万鸟齐飞的壮阔景象。从无人机视角俯瞰,一波又一波“鸟浪”扑面而来,令人心驰神往。
“暂住”在这里的候鸟主要有绿头鸭、绿翅鸭等五六种。景区投放的十多万斤鱼苗,更为它们备足了补给的“口粮”,让这片湿地成为名副其实的“候鸟食堂”。
今冬的黑龙江候鸟界,既有推迟南迁的“恋家者”,更有选择扎根北国的“留守族”。眼下,在白雪皑皑的铁力市桃源湖景区,一群被当地人亲切称为“留客雁”的大雁,打破了候鸟南迁的自然规律,在-16℃的严寒中安然栖息。而这温暖的“例外”,源于它们有一位特殊的“头雁”——景区饲养员路晓博。
候鸟的“恋家”与“留守”,是对黑龙江良好生态最生动的点赞。当翩跹羽翼与皑皑白雪相映成趣,当鸟鸣声与江涛声交织共鸣,这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冬日画卷,正诉说着北国大地的生态温度,也让这个冬天多了一份灵动与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