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龙江看天下  >  龙江时间  >  看龙江

【赢在“未来”】叩问苍穹 潜行深海

时间:2025-11-16 07:26:06  来源:龙视新闻联播  作者:
  

  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从两千年前屈原叩问苍穹的“天问”,到如今“天问二号”星际探索,仰望星空的勇气与浪漫,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凝望浩瀚宇宙,俯瞰深邃海洋,探索未知的脚步从未停歇。作为工业重镇与创新高地,黑龙江正依托雄厚的制造底蕴与澎湃的科创动能,在空天、深海、深地等“未来空间”的征途上,展现出令世界瞩目的“龙江力量”。系列报道《赢在“未来”》今天来看这片黑土地如何将星辰大海的梦想,一步步锻造成触手可及的现实图景。

  这两天,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哈尔滨工大卫星等企业共同支持下研制的“紫丁香三号”卫星通过出厂评审。这颗国际首颗“磁盘卫星”身形精妙,主体直径仅1米,在轨重约35千克,薄如飞碟。卫星将首次在轨开展包括超扁平构型等多项关键技术验证。而它即将征战的目标是距地仅300公里以下的蕴藏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的超低轨道。

  然而,较强的大气阻力,使超低轨道成为卫星轨道快速衰减的“消耗区”。如何破解这道世界级难题?团队创新设计出可动态调节迎风面积的磁盘构型,如同太空中的“智能风帆”,能灵活应对气流变化,极大节省燃料消耗。同时攻克设计壁垒,让卫星核心设备在太空极寒酷热的严苛环境中稳如磐石。

  “紫丁香三号”将首次在轨开展超低轨自由分子流大气的特性探究,还将参与绘制低轨地球磁场多点“波动图谱”,为解码近地空间等离子体波环境提供关键数据。

  卫星翱翔九天,动力是生命线。在哈尔滨星网动力公司,一场关乎卫星的“瘦身革命”正在进行。传统化学推进器燃料占比高达卫星重量一半。而企业自主研发的霍尔电推进系统,仅需传统燃料的1/5到1/10。眼前跃动的紫色羽流,正是其最新突破的技术成果。

  自2016年以来,这项国际领先的推进技术已驱动我国20多颗通信、遥感卫星遨游太空。眼下,企业正加速产业化布局,预计2027年将形成年产约300套霍尔电推进系统的能力。

  推进系统是卫星的“心脏”,测试设备则是发射前的“最后一道防线”。在哈尔滨诺信工大测控技术有限公司,企业自主研发的“卫星专属体检中心”——电性能综合测试系统正高效运转。它如同卫星的“神经诊断专家”,精准捕捉每一个姿态调整、温度控制指令的“脑电波”信号。

  这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将传统30天的卫星测试周期压缩至1天,更实现从单颗卫星“定制化检测”到低轨卫星“批量体检”的跨越式升级。今年,企业已高效完成20多颗卫星的测试任务。一千多套自动测试设备覆盖多个尖端领域,目前企业和航天科工、航天科技等30多家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

  龙江制造上可叩问苍穹,下可潜行深海。世界机器人领域顶级期刊最近刊载了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突破性成果,一款能潜入4070米海底的“软体机器鱼”。它挣脱了传统厚重耐压壳的束缚,无需“铠甲”就能抵御全海深极端压力,实现我国柔性深海探测装备从零到一的重大突破。

  探索不止,未来已来。在黑龙江,从“微缩星空”的地面模拟大科学装置,到超级卫星、半球谐振陀螺、海底光纤传感器等一系列空天深海关键技术正迎来集中突破;从让航天实验告别“靠天吃饭”,到构建贯通天地、覆盖海陆的“未来空间”创新体系,黑龙江正以坚实科技实力为翼,在这条连接星辰大海的未来赛道上全速迈进,将人类探索未知的恢弘梦想,加速照进现实。

责任编辑:所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