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未来产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赛道,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方向。贯彻落实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黑龙江省正着力优化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依托丰厚的创新资源与雄厚的科教实力,黑龙江已成为未来产业孵化的沃土,并在多个领域展现出“领跑”态势。《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赢在“未来”》,今天聚焦黑龙江如何发力未来能源赛道,构建零碳绿色能源体系。
风与光,在此凝结为驱动未来的“工业血液”,核心是一条创新设计的闭环“绿色能源转化链”:风电、光伏捕获清洁电力,绿电电解水制取“绿氢”,再让绿氢与氮气、二氧化碳合成,最终产出绿色合成氨与绿色甲醇。真正实现“从自然中来,到产业中去”。
这座“绿色工厂”,既是经济引擎,更是生态卫士:年产值突破20亿元的同时,全生命周期碳减排率达86%,相当于每年为地球“减负”300万吨二氧化碳。项目先后入选国家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能源局技术攻关试点,成为全国能源转型的“龙江样板”。
然而,风光的“间歇性”与电网的“稳定性”,始终是新能源大规模并网的难题。此刻,在哈尔滨锅炉厂的车间里,一场传统能源向“灵活调节枢纽”的转型正悄然发生,全球首台套锅炉耦合烟气熔盐储能项目的核心设备,正接受最后的质检。
这看似“一步之遥”的突破,哈电锅炉走了14年。这项全球首创的工程化技术,闯进了“耦合烟气熔盐储能”的无人区,他们打破火电机组只能发电的固有认知,让传统煤电变身“风光伴侣”,使我国在熔盐储能领域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如果说储能技术解决了能源“存得住”的难题,那么终端电驱技术的突破,则回答了能源“用得好”的命题。在哈尔滨理工大学的实验室里,一场关于“动力心脏”的变革正在上演——蔡蔚教授团队研发的轮毂电机,即将搭载新能源汽车,驶向未来。
“发卡式”扁线绕组、高效散热结构……一系列原创技术打破国外垄断,让中国新能源汽车有了“自主脊梁”。而蔡蔚团队的目光,早已超越汽车领域。
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龙江电驱动”,正勾勒出覆盖陆、海、空的全域绿色出行图景。而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席卷全域、聚焦绿色、高效、智慧的能源变革,正以前所未有之力纵深推进:氢能、熔盐储能、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密集落地;多能源协同原位转换、高安全性全钒液流储能等前沿技术紧锣密鼓攻关、持续突破…而当这些闪耀着创新光芒的技术“种子”亟待破土成林,黑龙江正以战略远见为其厚植沃土。依托《未来产业孵化加速计划》,全省聚焦未来能源等六大方向,全面对接国家布局,立足科研与产业优势,精耕18条高增长赛道。从单点璀璨到全域生辉,黑龙江正以前瞻布局与坚实步伐,引领着这场绿色浪潮奔涌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