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龙江看天下  >  龙江时间  >  看龙江

龙江“才”富论(一) 75%留省率背后的“才”富密码

时间:2025-10-31 08:09:31  来源:龙视新闻联播  作者:

  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人才是振兴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破解难题的核心密钥。在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关键征程上,一支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勇于攻坚的人才队伍正加速集结。今天起,《新闻联播》推出系列报道,深度解码龙江人才培育的创新实践。在科研领域,博士与博士后群体向来以高流动性被喻为“科研候鸟”,“孔雀东南飞”的人才流动图景曾长期成为定式。然而在黑龙江,高达75%的出站博士后留省率,改写了这一传统叙事。

  在刚刚落幕的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中,哈工大博士后奚瑞辰团队的科研成果,以其卓越的创新性与应用前景,从众多强手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荣誉背后,是他在龙江大地十一载的科研深耕。

  奚瑞辰的成长轨迹,是黑龙江“以事业平台聚天下英才”的生动实践。对于顶尖科研人才而言,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前沿、足以施展抱负的广阔舞台,比优渥的物质条件更具“磁石效应”。黑龙江深谙此道,精准锚定数字经济、生物经济、航空航天等战略核心领域,倾力织就一张覆盖338个博士后站点的“超级创新基站网”。

  大有作为的天地,根植于坚实的支撑体系。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东北农大博士后王一甲,眼下正领衔攻坚寒地黑土“人-机-环”智能协同管控技术。其团队提出的面向土壤保护的智能农机装备运维体系,一举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然而,他从香港学成归乡时,曾遭遇“混不下去才回来”的质疑。

  王一甲的这份“成绩单”,正强势重塑外界对黑龙江的固有认知:这里,正从人才的“备选地”加速跃升为事业的“优选地”。这背后,是黑龙江打破“重引进、轻服务”桎梏,下大力气构筑“全链条政策底座”育才生态的决心。省级博士后专项经费,从1998年的200万元跃升至今年的1.8亿元——90倍增幅,是黑土地向全球英才发出的最铿锵的“求贤令”。这份支撑力,不仅滋养学术高塔,更深融产业血脉。在哈尔滨国生生物,依托新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科研团队正全力攻坚畜禽疫病防控的“中国方案”。

  比政策条文更浸润人心的,是这片土地包容试错的创新氛围、成就“从螺丝钉到指挥官”的成长阶梯。清华、北大博士后崔亭亭、徐明夫妇毅然举家北迁,将根深植于黑土。

  当一方水土既能承载科研报国的雄心,又能安放柴米油盐的温馨,“留下”便不再是权衡,而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深情皈依。这份“归属”,更催生了成果绽放的渴望。为此黑龙江全力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让博士后的科研成果从“论文抽屉”走进“产业车间”、从“精密仪器”惠及“万里田畴”。近三年,全省在站博士后主参科研项目3188项,荣膺省部级以上奖项400多项,实现成果转化785项。累计招收博士后1.59万人,近三年进站人数居东北三省一区首位,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