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候鸟之约》专栏,今天走进位于北纬47度的林甸县,这里是东亚到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的关键节点,也是欧亚鸟类迁徙途中的“黄金驿站”。每年秋冬,来自西伯利亚、蒙古等地的候鸟会沿通道在这里停歇,为南飞蓄力。
正值候鸟迁徙季,这几天,林甸县林草局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们格外忙碌。他们的巡护由每天一次,增加到一天两次,而且每次巡护的时间也增加到四到五个小时。既要细心记录鹤类、鸭类等大型候鸟的集群动态,更要排查栖息地的安全隐患,用细心的守护,换这些“远方来客”能安心歇脚、顺利南飞。
北纬47度的馈赠,藏在林甸县温润的气候里,也藏在湿地丰饶的物产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温度,让这里成为候鸟南迁的“气候缓冲带”,而浅滩里蹦跳的鱼虾、田埂上残留的粮粒,更是为长途跋涉的它们备下“能量大餐”,只需休整几天,就能振翅飞向更远的南方。
与保护站工作人员的忙碌正相反的是,这几天,割芦苇的人们特意停下了脚步。眼前这7000多亩的芦苇荡,是林甸人为候鸟们特意预留的。大家按约定,不割、不伐,任由芦苇长得茂密繁盛,只为给候鸟们搭起“藏身之所”。
作为迁飞通道的重要节点,林甸3.51万公顷的湿地,早已在国家与省级的保护规划下,成了候鸟的“安全港湾”;如今,丹顶鹤成了这里的“常客”,大雁群飞过的剪影能铺满半边天,越来越多的候鸟,把这里当成了迁徙路上的“必选项”,种群数量一年比一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