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龙江看天下

广播文艺《筑在尔滨》

时间:2025-10-18 19:48:02  来源:东北网  作者:

  中国广播电视大奖·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

  2024年度参评作品推荐表

  参评项目:广播综艺

  子项:综艺专题

作品名称

《“筑”在尔滨》

语种

制作单位

黑龙江广播

电视台(黑龙江

省全媒体中心)

播出单位及

频率/频道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黑龙江老年少儿广播

播出日期

2024年12月7日

播出时间

17时 01分 05秒

播出栏目

 《老小孩》

初评单位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

作品时长

22分46秒

主创人员

王卉 车彦军 任拓 李少博

作品链接

和二维码

发布端/账号/

媒体名称

新媒体

传播平台

网址

1

2

3

阅读量

转发量

点赞数

收视率

收视人次

参评

作品

简介

百年建筑,百年“尔滨”。建筑,承载着“尔滨”的历史与文化,也承载着城市的脉搏与呼吸,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情感。作品以“尔滨爆火”及“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为创作背景,以多种综艺形式为线索,通过丰富的声音表达,将历经沧桑的索菲亚教堂、为新中国成立奠定重要政治基础的马迭尔宾馆、中西文化交融鲜活见证的中华巴洛克、当代文化新地标的哈尔滨大剧院、把冰雪资源转化为文化符号的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等建筑的前世今生呈现给听众,充分展现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独特的建筑魅力。

推荐

理由

1、抓住热点捕捉趋势

哈尔滨火了,“冰雪大世界万人蹦迪”“马迭尔阳台音乐会”“索菲亚教堂公主照”“冻梨摆盘”“过街通道铺地毯”“掏空家底宠游客”等热点词条铺满网络,作者第一时间抓住热度,以迎接“2025年哈尔滨亚洲冬季运动会”为主题创作背景,通过网友爆火打卡的“尔滨建筑”为切口,结合多种综艺表现形式,为听众奉献了一场兼具故事性和艺术感的声音盛宴。

2、角度独特,立意新颖

作品打破常规,大胆创新,让大众传统认知更适合视觉传播的建筑画面,通过多种声音表现形式巧妙地“活”了起来。作品里,建筑会说话,诉说着自己的历史,也表达着自己的性格;作品里,建筑会歌唱,吟唱着自己的前世,也展现着自己的今生;作品里,建筑会呐喊,嘶吼着自己的岁月,也释放着自己的热情。作品以“听建筑”的独特角度让听众感受到了“爆火尔滨”的情感共鸣。

3、形式丰富,感染力强

作品充分发挥了广播的声音优势,通过丰富多彩的综艺表现形式,寻音而动,想象留白,引听者自筑山河、自见风光,具有极强感染力。作品里松花江上的采冰号子、索菲亚教堂的钟声、俄罗斯歌曲、马迭尔宾馆的电影原声、中华巴洛克的快板、老道外的龙江剧、哈尔滨大剧院的歌剧、冰雪大世界万人蹦迪等艺术形式轮番登场,共同展现哈尔滨这座城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包容与发展,开放与传承。

参评及

初评单位

签字盖章

参评单位领导签字:            初评单位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请加盖单位公章)             (请加盖单位公章)

参评单位

联系人

 王卉

电话

手机

15046661511 

电子邮箱

366955570@qq.com 

地  址

 哈尔滨南岗区汉水路333号

邮编

“筑”在尔滨

  

“筑”在尔滨

  版头:作家迟子建曾在《烟火漫卷》中写到,“人们眼中哈尔滨最迷人之处,就是各城区的老建筑。它们是散了页的建筑史书,每一页都是辉煌。人来人往,流年变迁,一切都在变,唯有建筑屹立不倒见证岁月峥嵘。”让我们跟随雪花的飞舞、音符的律动,一同叩开百年记忆的大门,走近百年建筑,聆听历史,走进尔滨。请听广播综艺专题:《“筑”在尔滨》

  (音频:《采冰号子》压混)

  采头冰咯……风吹那大雪天呐,采呀嘛采头冰呐,采冰的那个汉子呦,红呀嘛红脸蛋呐,手里紧握那冰钏子儿哟,使呀嘛使劲儿抡。一钏砸它个冰花飞呀,两钏砸它个龙出水呀,三钏砸它个风雨顺呐,四钏砸出个好运来呀,五钏求它个五临门呐,六钏求它个吉星照呀,七钏求它个天长久呀......

  每年冬天,这雄浑气派的采冰号子一响起来,哈尔滨人就知道,不久后这座城市将变身为冰雪建筑的王国,冰雪童话的世界!

  (音频:倒计时)

  那是1999年的跨年夜,人们齐聚在松花江边,等待千禧年的到来。虽然说气温低到呵气成冰,但也阻挡不住冰城人的热情。叮叮当当的冰凿子、雪锥子下雕琢出了栩栩如生的冰雕、雪雕。五彩缤纷的鲤鱼冰灯、活灵活现的雪兔子、大森林、磕头机、雪迷宫、冰滑梯......这座城市最独特、最具活力的新生建筑——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就此诞生,从此东北的冬就有了一张属于自己的冰雪旅游名片。

  (歌曲:《东北的冬》)

  打冰尜欻嘎拉哈

  成串的辣椒在墙上挂

  窗户上都结霜花

  兜里都揣着爆米花

  纯粮的酒它火辣辣

  大铁锅里贴饼子

  大茶缸子老红茶

  扭起来秧歌吹喇叭

  东北的冬刮西北风

  半夜三更总雪打灯

  大棉裤它最抗风啊

  夹鞋片子冻脚疼

  打出溜滑堆雪娃

  冰车一滑就不回家

  粘豆包儿得蘸白沙

  酸菜缸里开白花

  东北的冬刮西北风

  大雪壳子三尺冰

  热炕头上最招疯

  火盆一围就满脸红

  东北的冬刮西北风

  半夜三更总雪打灯

  大棉裤它最抗风啊

  夹鞋片子冻脚疼

  东北的冬东北的冬

  2024年1月5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被认定为世界最大冰雪主题乐园,获得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它一年一夕的生命,和其他建筑比起来,短暂而璀璨,冷艳却妖娆。积聚一整年的生命力量,只为在冬日里尽情绽放。这专属于北境冬天的冰雪建筑,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慕名而至,在烟花绽放的一瞬间,恍若隔世。闪现出的是已逝峥嵘岁月,听它低吟浅唱,娓娓诉说着百年尔滨的荣辱沧桑。

  1905年,很多俄国流亡者把哈尔滨作为首选落脚之地,两年的时间里常驻哈尔滨的俄国居民达到了三万六千人之多,他们在哈尔滨的几个城区先后修建了十几座教堂。这些教堂中有具有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特点的,也有拜占庭风格的,其中位于道里区透笼街的索菲亚教堂是我们最熟知的。那现在,我们就跟随讲解员肖蕊的脚步走进索菲亚教堂。

  (采访录音:哈尔滨索菲亚景区讲解员肖蕊)

  这所教堂是远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一所东正教教堂,通高是53.35米,整个教堂的建筑面积是721平方米,采用清水红砖的建筑材料,是一所典型的拜占庭式建筑。很多人都会好奇,拜占庭是怎样的一个风格,我们可以看一下,就是建筑最高处的这个圆形的穹顶,像洋葱头一样,这个就是拜占庭建筑的一个画龙点睛之笔。我们这边看到的就是教堂的正门的位置,正门的门厅上方还有一个最大的帐篷顶,这个地方就是教堂的钟楼,现在里面仍然悬挂着一大六小七座乐钟,正好是代表了七个音符。当年在有重大的宗教仪式活动的时候,敲钟的乐人都会到这个钟楼上面,把钟绳系在身体的不同部位,手足并用有节奏地拉动钟绳,这样就可以敲击出美妙的音乐了。

  (音频:教堂钟声)

  那时,每当礼拜日的清晨与日落时分,祈祷的钟声就会覆盖大半个城区。如今这钟声从100多年前一直传到今天,环绕在广场上盛装拍照的“女王”和“公主”们的耳畔,有心者侧耳倾听,沉醉于古老而又悠长的旋律里。

  (俄罗斯歌曲:《灯光》)

  有位年轻的姑娘送战士去打仗

  他们黑夜里告别在那台阶前

  透过淡淡的薄雾那青年看见

  在那姑娘的窗前还闪亮着灯光

  前线光荣的大家庭迎接这青年

  到处都是同志到处是朋友

  可是他总也忘不掉那熟悉的街道

  那里有可爱的姑娘和亲爱的灯光

  远方心爱的姑娘寄来珍贵的信

  她那少女的爱情永不会消逝

  胜利时他将会得到他期待的一切

  和那永远明亮的金黄色灯光

  看到姑娘的来信想起姑娘的话

  青年心里多高兴变得更坚强

  打击可恨的侵略者战斗更勇敢

  为了祖国和亲爱的灯光

  走出索菲亚教堂,一转身就来到了百年老街——中央大街。踩过那一块大银元一块儿的面包石,突然就被一阵悠扬的小提琴声吸引。原来是马迭尔宾馆的阳台音乐会,阳台上拉琴的姑娘仿佛是在等待远方的爱人,深情而雀跃。

  马迭尔宾馆始建于1906年,这是一座典型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建筑,是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的四大建筑流派之一。它与坐落在中央大街上的文艺复兴式、巴罗克式和折衷主义建筑相呼应,尽情展示着西方建筑艺术的精华。

  1946年,战地记者刘白羽先生曾这样描写马迭尔宾馆,“这个饭店跟这个城市一样都充满了俄罗斯民族色彩和贵族气派。”而历经百年风雨的马迭尔宾馆,不仅因建筑特色闻名,也见证了新中国的革命征程。

  (采访录音:马迭尔宾馆前厅部主管王杨)

  各位游客,这面墙上展示的是马迭尔宾馆和新政协筹备会的历史渊源,1948年,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捷报频传,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时机日渐成熟,随着五一口号的发表,协商建国的序幕被拉开。在口号发出后,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纷纷响应,各方民主力量纷纷发表声明、通电宣言,支持和响应五一口号,希望早日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那在电影《建国大业》中,也有关于这段历史的一个片段。

  (电影《建国大业》片段)

  通讯员:周副主席,电报。

  周恩来:主席啊,五一节的口号有了广泛的回应,众党派都集名签字了。

  毛泽东:哦?这么快啊,这倒是始料未及啊。

  周恩来:是啊,现在各方态度已经明朗,民盟和民革都站在我们一边,

  毛泽东:老蒋彻底孤立了,水到渠成,召开新政协这件大事该做出安排了。

  周恩来:目前在关内我们还没有重开政协合适的地方,只能选在哈尔滨。远是远了点儿,可毕竟是座大城市。冯玉祥这个月确认回国,他也会直接去东北。

  毛泽东:那就暂定哈尔滨吧,要组建全国政府手里没有几个像样的大城市总是捉襟见肘。

  哈尔滨作为全国解放大后方,中共中央东北局驻地,中东铁路的枢纽站,是最适合共商大计的安全之地和交通便利之地。1948年9月至11月,沈钧儒、谭平山、章伯钧、蔡廷锴等各界民主人士突破艰难险阻先后到达哈尔滨马迭尔宾馆,同中共中央代表就新政协筹备工作进行广泛讨论和协商,历史的图卷就这样在马迭尔宾馆展开。

  (歌曲:《如愿》)

  你是遥遥的路

  山野大雾里的灯

  我是孩童啊走在你的眼眸

  你是明月清风

  我是你照拂的梦

  见与不见都一生与你相拥

  而我将爱你所爱的人间

  愿你所愿的笑颜

  你的手我蹒跚在牵

  请带我去明天

  如果说你曾苦过我的甜

  我愿活成你的愿

  愿不枉啊愿勇往啊

  这盛世每一天

  时光流转,沧海桑田。如今的“尔滨”火爆出圈,马迭尔宾馆成了哈尔滨标志性的旅游打卡地,吸引中外游客每天络绎不绝前来参观的,除了由“马迭尔冰棍”“马迭尔西餐厅”“阳台音乐会”等一系列“网红产品”构筑成的独特风景线之外,还有一份人们对红色历史的无限敬仰。百年时光中,这位世纪老人见证着哈尔滨的岁月更迭和历史变迁。

  (音频:火车汽笛声)

  19世纪末,中东铁路的修建和松花江通航让哈尔滨成为东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哈尔滨的开埠吸引了大批外国人和外国资本涌入,同时还有大批闯关东来到哈尔滨的关内人,他们分别居住在了被铁道分隔开的道里和道外。和道里区的欧式建筑、高档洋房不同,哈尔滨道外区充满人间烟火气,也造就了哈尔滨繁华的特色建筑群——中华巴洛克。那中华巴洛克到底是怎么样的一种建筑风格呢,我们来听听哈尔滨道外巴洛克博物馆馆长陈峤是怎么说的。

  (采访录音:哈尔滨道外博物馆馆长陈峤)

  中华巴洛克建筑一般由临街建筑和后院两部分组成,临街建筑外立面有明显的中西合璧的特征,不仅有罗马柱、圆形拱券、突出的圆形阳台等巴洛克建筑的特点,还大量应用了中式吉祥图案。比如蝙蝠、葡萄、荷花、锦鲤、金蟾、如意等等,代表金福献瑞、多子多福、连年有余、吉祥如意,都有着美好寓意。临街建筑的后院就是中国传统的合院式布局,比如朱红柱、围廊,木制折返的楼梯以及多种风格的挂落等许多中式元素。

  那时被称为傅家甸的道外是真正的市井繁华地。节庆时搭起五彩牌楼,饭店前红色蓝色的各色幌子随风飘动,同义绸缎庄、亨得利眼镜店、老鼎丰糕点铺......各式招牌令人眼花缭乱,熙来攘往的正阳大街上,推小车演皮影戏的、杂耍练武赚铜钱儿的、吆喝着热气腾腾的大包子小馄饨刚出锅的、打快板儿的、说评书的、卖糖葫芦长白糕、卖竹编灯笼老虎鞋的......一切都是欣欣然充满希望地铺排着,这再平常不过的一天,也是哈尔滨老道外最有烟火气儿最值得回忆的一天。

  (快板:《中华巴洛克》)

  打竹板,乐开怀,兴高采烈唱起来

  唱的是中华巴洛克古老历史文化区

  中华巴洛克的历史很悠久

  是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道外建筑群

  它北起靖宇,南至南勋,西到景阳东到南四

  位于这四街组成的围合区

  嘿!您说这巴洛克是新奇不新奇?

  中华巴洛克

  不仅有市井烟火气,还是冰城有名的打卡地

  有网红墙,古玩城,博物馆,咖啡厅

  有100多年的张包铺,北山的粉肠和小肚儿

  啃大骨棒去富强,吃馄饨还得去红光

  烤肉你得去南三,烧烤就找老太太

  有建筑,有美食,有生活,有回忆

  这就是百年老街巴洛克

  吃喝玩乐真不错!真不错!

  正如快板中所唱的,如今的中华巴洛克不仅是文旅消费聚集地,也是尔滨著名的传统文化街区。来到这,你可以到相声园子听上一段让人捧腹的相声;可以在茶楼里边喝茶边听本地人讲述老道外的前世今生;也可以到临街的戏台子处看看地道的龙江剧。

  (龙江剧:《情到深处是家乡》)

  盖座茅屋窗透亮

  小院围上篱笆墙

  墙上爬满葫芦蔓儿

  石头小路洒花香

  花前鸡鸭扑棱膀

  围栏养满猪和羊

  俺打猎那个上山岗

  俺捕鱼那个下松江

  俺三亩地上汗浇五谷壮

  俺洗刷缝补煮饭烧汤

  闲来卧听蛙鸣鸟唱

  如果说巴洛克的人间烟火代表着哈尔滨的人情味,那无时无刻不萦绕在城市上空的美妙音符就是哈尔滨人心头的白月光。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每一寸肌理都与音乐相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六大音乐之都中,哈尔滨是唯一一个亚洲获此殊荣的城市。为了更加充分地体现这座音乐之城的品味和气质,哈尔滨邀请国内著名设计师马岩松设计了城市新地标——哈尔滨大剧院。

  远看,哈尔滨大剧院仿佛一座巨大的艺术雕塑,线条流畅,轮廓优美;近观,剧院的外立面以白色的花岗岩和玻璃幕墙为特色,世界首创将自然光引入剧场的方式,无论是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还是日落的云辉,都将童话色彩洒进了现实。

  (歌剧:《爱情》片段)

  爱情是苦海里的岛屿

  登上它你又会幻想陆地

  爱情是那天上的彩虹

  风雨之后才出现美丽

  爱情是场追逐的游戏

  规则就是时散时聚

  爱情是次公平的给予

  没有痛苦就没有欢喜

  爱情是心灵的火炬

  它必需由两颗心共举

  喔,如果有一颗心啊

  决然离开把火炬带去

  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艺术,所以建筑和音乐从来都是亲密无间、携手同行的,而在尔滨这座中西合璧、美美与共的“音乐之城”里,我们随处可见建筑与音乐最完美的结合。钢琴造型的老哈一百商场,手风琴式的国际饭店......如果建筑会说话,尔滨处处是故事,如果音乐有生命,尔滨时时都动听。

  (音频:左右哥领唱《歌唱祖国》原声)

  左右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童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胜利歌声多么嘹亮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

  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苍茫冬日,火热北国。当《歌唱祖国》的歌声在年轻的冰雪大世界响起时,飘荡在哈尔滨这座城市上空的,除了热爱还是热爱。对祖国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对艺术的热爱、对冰雪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对建筑的热爱......全都融进哈尔滨奔腾的血液中,滋养着尔滨这座城市丰富、细腻、文艺、赤诚的性格。

  2025年亚冬会盛开在即,冰雪王国也将焕发新的生机,那些活泼跳动的音符又将被尔滨的热情点燃,而那些跨越百年的建筑也将继续见证共和国长子的浪漫与刚烈、细腻与豪迈。欢迎全世界的朋友们能够齐聚尔滨,“筑”足尔滨,感受这百年一“建”的风情与美景!

  (音频:《尔滨的雪》)

  There is a snowflake flying by.

  (有片雪花飘舞而来)

  Now we can see you smile.

  (我们望见你的微笑)

  Dream of winter, You and I.

  (冰雪同梦亚洲同心)

  Love among Asia.

  (有我有你)

  你我同圆这颗心

  精彩挽深情

  每一个冬天都想起

  尔滨和你在一起

责任编辑: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