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大奖·中国广播电视节目奖
2024年度参评作品推荐表
参评项目:评论(广播)
子项:
|
作品名称 |
当老工业基地遇见新质生产力 |
语种 |
中文 |
|||||||||
|
制作单位 |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黑龙江省全媒体中心) |
播出单位及 频率/频道 |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交通广播 |
|||||||||
|
播出日期 |
2024年9月7日 |
播出时间 |
18时33分10秒 |
|||||||||
|
播出栏目 |
《一路有你》 |
初评单位 |
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局 |
|||||||||
|
作品时长 |
13分39秒 |
主创人员 |
高攀、关瀚、牟维宁、安菲 |
|||||||||
|
作品链接 和二维码 |
发布端/账号/ 媒体名称 |
|||||||||||
|
播 数 据 |
新媒体 传播平台 网址 |
1 |
||||||||||
|
2 |
||||||||||||
|
3 |
||||||||||||
|
阅读量 |
转发量 |
点赞数 |
||||||||||
|
收视率 |
收视人次 |
|||||||||||
|
参评 作品 简介 |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词。老工业基地发展新质生产力事关东北全面振兴,事关国家发展大局。2024年9月7日,总书记在黑龙江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周年节点,黑龙江台推出深度评论,聚焦新质生产力在东北的落地开花,通过鲜活事例数据与权威专家点评,深刻剖析并展望老工业基地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高质量发展中重振雄风、再创辉煌。报道播出后社会反响良好,并引发相关部门重视及业界专家高度关注,为东北地区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全面振兴新优势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
|||||||||||
|
推荐 理由 |
1、主题重大,意义深远 总书记今年初考察辽宁、吉林时,再次围绕新质生产力做出重要指示,体现了党中央对东北地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度重视。作品用深入浅出的论述,描绘了老工业基地向“新”求“质”,实现二次腾飞的“路线图”,站位立意高,现实意义突出。 2、内容深刻,前瞻性强 作品融入深度思考,评论中提到的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等观点论述,在当时颇具前瞻性,彰显了地方主流媒体融入国家战略、为高质量发展助力的主动作为。 3、论证有力,有建设性 作品立足全国视角、东北实践,点面结合、分析透彻,为老工业基地加速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建设性的决策参考。 |
|||||||||||
|
参评及 初评单位 签字盖章 |
参评单位领导签字: 初评单位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请加盖单位公章) (请加盖单位公章) |
|||||||||||
|
参评单位 联系人 |
牟维宁 |
电话 |
手机 |
13796600214 |
||||||||
|
电子邮箱 |
muweining@sina.com |
|||||||||||
|
地 址 |
哈尔滨市南岗区汉水路333号 |
邮编 |
150090 |
|||||||||
广播评论《当老工业基地遇见新质生产力》
广播评论《当老工业基地遇见新质生产力》
正在安徽芜湖举办的2024低空经济发展大会上,联合飞机与黑龙江牵手后第一个明星产品Q100惊艳亮相,引发业界广泛关注。低空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一年前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短短一年间,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热词。新质生产力将会给老工业基地带来怎样的化学反应?“共和国长子”如何向“新”求“质”,实现二次腾飞?请听新闻述评《当老工业基地遇见新质生产力》。
9月的三江平原稻浪滚滚。千里沃野上,智慧无人巡田机盘旋穿梭。站在一望无垠的七星农场万亩大地号,“垦三代”农机手时龙康熟练操纵着无人机进行自动巡田作业。
【时龙康:我爷爷种地靠人扛牛拉,我父亲开拖拉机,而我现在用的是无人机,它能远程操控作业。这个大疆T60,一天作业量3000多亩,能顶20多个壮劳力。】
告别“六只脚”的人扛牛拉与“四只脚”的拖拉机,人不用下田的无人化智慧农业给传统耕作方式带来了颠覆性变革。在七星农场400公里外的哈尔滨,也在见证一场巨变。无人机红外测温、3D点云建模、AI自动识别……智能巡检让千里电力巡线的苦差事变得“高大上”,巡线工于洋也有了新称谓——智巡技术员。
【于洋:以前巡视就是靠两条腿、一双眼,夏天翻山越岭,冬天爬冰卧雪,效率低还特别危险。现在不一样了,一架无人机,一键启动,故障缺陷一目了然,我们处理起来也得心应手。】
从北极漠河“空天地”护林防火,到东极抚远“地空协同”生态监管,再到林都伊春“空中的士”林海穿越,眼下,低空经济正在席卷广袤的黑土地。农林植保、应急救援、新兴消费……新质生产力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片土地上的各行各业。哈尔滨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孙立业介绍:
【孙立业:去年冬天的时候,咱们黑龙江冰雪旅游火爆。我们与哈尔滨东升村合作,在主要景点全方位配备了Q20多旋翼无人机,指引游客和物流配送,助力了“尔滨”冰雪经济的发展。】
低空经济一头牵着制造业,一头连着数字经济与新消费业态,是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老工业基地黑龙江加速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出台了省级低空经济行动方案,集聚全省相关规上企业,打造国内最大民用直升机制造基地。去年,黑龙江省低空制造业总营收500亿元,成为地区发展强有力的增长极。在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刚印看来,黑龙江发展低空经济,既是趋势也是优势。
【田刚印:黑龙江有特别友好的应用场景,像农业、林业、物流运输;黑龙江有传统的航空业基础,加上完善的产业链,在造飞机方面有绝对的优势,达到了很好地把技术转移成生产力的过程,实现了经济收益的倍增。】
“低空经济”在中国最北天空蓄势高飞,正是老工业基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缩影。黑龙江充分利用资源、生态、科研、产业、区位优势,推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冰雪经济、现代物流、创意设计和航空航天等产业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源,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近段时间,在黑龙江相继召开的中国企业家太阳岛年会、院士专家龙江行、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等,纷纷剑指新质生产力。中国工程院院士赫晓东认为,以新质生产力打造发展新优势,老工业基地大有可为。
【赫晓东: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提到“新质生产力”,是从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与现实问题出发,为东北地区乃至全国创新发展进一步明晰行动方向。黑龙江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模式长期以来是以重工业、传统制造业等为主导。但新质生产力驱动的“新经济”,截然有别于东北地区传统的“老工业”。它对应的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产业形态,这正是东北地区经济转型所需要的发展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发展阶段,振兴东北地区日益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以新质生产力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正是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的题中之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其仔指出,今年上半年,东北三省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筑底企稳态势。成果令人瞩目,但经济发展向上的动力仍显不足,尤其是新质生产力还不够强。要持续做好“以新促质”大文章,提升振兴发展核心竞争力。
【张其仔:对于老工业基地来讲,加快转型发展是必答题。要因地制宜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新型工业化,一方面加快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另一方面要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新质生产力,核心在于创新。长久以来,东北地区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资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粗放投入而实现。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能够高效集聚创新要素并自主拓展发展新赛道,逐步摆脱传统的人力和资源驱动型增长模式,实现低成本优势向创新优势转变。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威表示,当下,老工业基地应大力鼓励“0到1”的技术突破,真正做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全面升级。
【刘威:新质生产力需要原创性、颠覆性的技术催生,必须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实现0到1的催化蜕变。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但是这种“新”,容易让人看不清,就会导致许多领域研发投入很长的时间,但是没有见效,影响到下一步的决策和投入。】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杜志江也抱有同样观点。十多年前,他带领团队攻关机器人赛道,面对国外垄断,突破了多项高难度技术壁垒,实现了核心部件和算法自主可控,但每年上亿元投入则让团队难以为继。杜志江在日前一次论坛发言中指出,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往往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必要的政策呵护。
【杜志江:从0到1,靠的是长期主义。这就要求科技管理活动要跟上科研范式进步的脚步,创造让科研人员前行钻研的条件。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特别提到,加强新领域新赛道制度供给,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我注意到,前不久,《黑龙江省龙江天使投资基金设立方案》出炉,重点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创新型企业,这对于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制约老工业基地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转化”。如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这一堵点,龙江振兴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焦方义建议,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全面创新。黑龙江要解放思想,巧找抓手。
【焦方义:第一就是要抓资源引进,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融入区域协调发展,吸引外部资本和技术转移,促进产学研合作;二就是要抓平台建设,搭建孵化器、科技园、研发中心等创新载体,为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要抓政策保障,制定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优惠政策,改善信息网络、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以及优化营商环境。】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但也不能忽视或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尤其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集聚着一批关乎国家产业安全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如何在“育新枝栽新苗”的同时让“老树发新芽”,是老工业基地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吉林大学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威认为,要解决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破与立”“取与舍”问题,开启传统产业的“二次创业”。
【刘威:“传统”不等同于“低端”,传统产业也不代表落后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看似“旧”的传统产业,也可以成为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依托。要从旧产业中寻找新方向,比如传统煤炭产业,又“黑”又“粗”,附加值低。我们可以从中发展精细化工等新技术高端产品,从“黑”中找“白”,“粗”中取“精”。】
人才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根本支撑与核心动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航道,实现动能转换,迫切需要人才智力做保障。国家发改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毅仁强调,要发挥智力资源优势,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这是老工业基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
【周毅仁: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奖励补贴、住房安居、子女入学、医疗服务等政策,着力打造面向东北亚的国际人才高地。值得注意的是,黑龙江以《人才振兴60条》为牵引,全力破除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障碍,不到2年时间人才资源总量增加26万人,高校高级职称人才由净流出转为净流入。人才第一资源正在源源不断转化为创新第一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从一棵树到一片森林,新质生产力要蔚然成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关键一招。展望老工业基地未来发展,周毅仁表示,突破体制机制藩篱、调整完善生产关系,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将助力新质生产力在黑土地上加快成长,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周毅仁:老工业基地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勇开新局,以动能之变、结构之变、质量之变,走好高质量转型发展之路,定会重振雄风,迎来二次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