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佳木斯同江市持续深化垦地共建合作机制,将北大荒的先进管理模式和高标准种植技术引入到乡镇农户的生产实践中,在大豆的“种、收、整”环节打出“连环套”,不仅实现了丰收,更“合作”出了来年新希望。
在同江市临江镇富川村的高标准大豆示范田收获现场,大型收获机往来穿梭,金灿灿、圆滚滚的大豆从出粮口倾泻而下,落入运粮车中,紧随其后的大型整地机车“无缝衔接”,勾勒出一幅“秋耕沃野、颗粒归仓”的壮美秋收图。
秋收工作有序推进,技术指导紧随其后。在种植户王永胜的田里,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勤得利分公司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管朱建文利用收获间隙开设“田间课堂”,围绕“收茬”环节的科学把控,对王永胜进行手把手指导,帮助其精准掌握技术要点,在确保丰收的同时,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同江市临江镇富川村种植户王永胜说:“种地这些年,农场可没少帮我!有一回我豆叶上生了虫,也看不出是啥虫,赶紧给技术员打电话。人家不一会儿就到了,直接下地看虫配药,很快就把虫治住了。我这心里头啊,又踏实又高兴!”
据了解,这块高标准大豆示范田是同江市与北大荒集团垦地合作的重要模块,也是北大荒“五良融合”落实地方的生动实践。近年来,临江镇积极与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勤得利分公司构建“农场技术+地方协调”的合作模式,把从耕到收的标准化技术落到田间耕作上:春季用200马力以上机车深翻30厘米,打破犁底层,蓄住“墒情底子”;夏季选用耐密良种,配合气吸精播机实现单粒下种,亩保苗2.7万株,构建“高产架子”;秋季待籽粒水分降至15%以下再启动机械直收,把损失率控制在2%以内,实现大豆的“颗粒归仓”。这套“耕、种、管、收”全链条精准闭环管理,正是大豆高产稳产的核心密码。
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勤得利分公司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管朱建文说:“我们提供“从种到收”的全流程方案,从“第一粒豆种”管到“最后一块地”的整理,就是地该怎么种,苗该怎么管,豆子该怎么收,到最后秋天该怎么翻、怎么松土才能让土壤更肥,这一整套下来,较传统小亩模式,亩增产40斤左右。”
垦地合作种好粮,更育出了黑土地上的新希望。如今,同江市的垦地合作正从“丰收助力”变成“长效机制”,让黑土地上的每一寸农田都能在科学协作中长出“好粮”、育出“新盼”,也让同江的丰收故事一年又一年延续下去,持续书写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单庚辰 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