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龙江看天下  >  龙江时间  >  看龙江

【回眸“十四五”】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塑造全面振兴新优势

时间:2025-10-11 07:24:43  来源:龙视新闻联播  作者:

  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2023年9月,总书记亲临黑龙江视察,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黑龙江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黑龙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着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因地制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加快走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新路。

  刚刚过去的“十一”假期,一幕幕科技赋能的生产生活图景在龙江大地生动上演:游客指尖轻触,“一键玩龙江”小程序便已精准规划出最优行程;黑土腹地的七星农场,全国最大无人化农场迎来全面开镰,收割机实时自动测产、单日收割率比传统提升40%;全国最大国产化单集群算力达6700P的万卡智算中心全速运行,为千行百业实时注入“数字动能”……这些前沿实践勾勒出黑龙江立足本土禀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鲜活图景。

  黑龙江拥有78所高校,120家独立科研院所,创新底蕴深厚。全省以“创新龙江”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十四五”以来,在多项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七〇三所30兆瓦级、40兆瓦级燃气轮机,核心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同类功率顶级水平;一重3000吨级加氢反应器刷新世界纪录,哈电集团660MW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填补全球发电技术空白,世界首台500MW冲击式机组转轮研制成功。哈工大助力“祝融号”拓荒火星留下“中国印记”;哈工程研发的水下导航系统,为“蛟龙”探海筑牢“深蓝盾牌”……一项项突破,不仅挺起了科技强国的“龙江脊梁”,更让“向科技要答案、靠创新赢未来”成为这片土地的发展共识。

  推动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赋能。对于黑龙江这样的老工业基地,“十四五”的数智化转型,藏在每一个智能车间跳动的数据流里,凝结于每一台设备精准运转的齿轮间。在恒丰纸业,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让一张纸的研发周期大幅缩短,生产效率提升近一倍;在飞鹤乳业,全流程数字化监控贯穿“牧场到货架”,让“一罐好奶粉”的品质可追溯、可信任;在中国一重,嵌入“数字基因”的智慧车间,能让一件件大型铸锻件产品质量可追溯、可分析...这些发生在生产线上的“静默变革”,正汇聚成黑龙江实体经济从“老”到“新”、从“重”到“精”的转型大势。

  在龙江产业赛道上,新兴产业也正以“破茧成蝶”之势,成为优化结构、壮大总量、提升质量的核心动能。哈尔滨芯明天科技有限公司的压电快反镜犹如“超级眼睛”,通过激光超高精度调整,实现卫星激光通讯精准对接,精度堪比万里之外瞄准一枚硬币。

  从哈尔滨航空集群与绥哈大齐生物制造集群跻身“国家队”,到生物发酵氨基酸、生物质燃料乙醇生产规模稳居全国首位;从超高纯半导体金属材料打破国外垄断,到携手华为共建“精密焊接”创新实验室、攻克静电卡盘焊接制造难题……这五年,黑龙江不满足于跟跑,更着力“换道超车”。在华大智惠龙江未来实验室,全球测序通量领先的T20测序仪如同“生命密码翻译官”,高效破译蕴藏生老病死奥秘的人类基因组。

  人形机器人项目成功入围工信部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让“龙江研发”跻身全国攻关第一梯队。每一项前瞻布局,都是在黑土地上埋下的“创新种子”;这份向新而行的决心,不止于未来产业的突破探索,更深深扎根于黑龙江对新质生产力本质的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绿色生产力。

  这五年,黑龙江始终守护“绿水青山”“冰天雪地”的生态家底,全国首个CCER造林碳汇项目成功登记,全国首个“龙江绿碳”质押绿色金融项目落地,全国首笔无第三方增信VEP交易解锁“生态价值”密码……这些“全国首创”的实践,清晰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让生态“高颜值”与经济“高价值”同频共振。

  作为守护“中国饭碗”的核心阵地,“十四五”期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9%以上、蝉联全国首位,探索形成了一套适应现代化大农业、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龙江方案”。

  龙江方案的背后,是黑龙江一套强有力的政策组合拳,为全域创新注入的澎湃动能。“十四五”以来,黑龙江相继出台加快推动创新龙江建设等74个科技政策文件,省级财政科技专项资金预算连续五年保持20%左右的增长。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近250亿元,较“十四五”初期增长44.1%。近三年,全省转化重大科技成果1763项,新增经济效益333.2亿元。从科创突破到产业蝶变,从数字赋能到绿色转型,龙江正以新质生产力为笔,在47.3万平方公里的黑土地上,绘就一幅既有“硬核实力”又有“民生温度”,既有“传统根基”又有“未来活力”的振兴画卷。

责任编辑:强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