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齐齐哈尔北车辆段库检车间,一列列客车整齐排列,宛如等待检阅的钢铁卫士。这里,是客车检车员谷海涛和徒弟王振国坚守的“战场”,他们用手中的检车锤,奏响了一曲保障旅客列车安全运行的匠心乐章。
时间回溯到2017年,初入库检车间的王振国,怀揣着对铁路事业的憧憬,被分配到特级技师谷海涛门下。彼时的谷海涛,在哈尔滨局集团公司客车检修领域早已声名远扬,他有着一双“火眼金睛”,对工作严苛至极。螺栓哪怕1毫米的松动、闸瓦细微的磨损声、0.5毫米的间隙误差,都逃不过他的检查。
面对如此严苛的师傅,王振国没有丝毫退缩。为了赢得师傅的认可,他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手指磨破了就裹上创可贴继续钻研。那本《客车检修规程》被他翻得卷了边,厚厚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参数与心得。这份肯钻敢拼的劲头,最终打动了谷海涛,让他认下了这个徒弟。
实战是最好的课堂。2019年4月,一列客车出现了空气弹簧充不进风的故障。空气弹簧作为列车的“减震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没气或漏气会导致车身在行驶中颠簸,严重时甚至会使车身倾斜,威胁行驶安全。
谷海涛让王振国按流程排查,王振国很快发现空气弹簧的橡胶皮有褶皱。这时,谷海涛拿起风管,手把手教王振国用气流顶开橡胶褶皱,并着重强调要精准控制风速。故障排除后,谷海涛还分享了顺向接风管能省时间的实战经验,将自己多年积淀的技巧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徒弟。
在“边干边教、边做边学”的模式下,王振国的技术突飞猛进。2021年,他首次参加所在单位技术竞赛,便斩获单车技术检查第一名。然而,谷海涛却指着“慢20秒”的记录提醒他,细节还可以再精进。这份对极致的追求,如同种子一般,深深烙印在王振国心中。此后四年,他反复模拟百余种故障场景,将师傅的严谨精神刻进了骨子里。今年7月,他在哈尔滨局集团公司技术表演赛中夺得客车检车员比赛第一名,用优异的成绩证明了自己的成长。
如今,王振国已调往其他班组,但休班时他仍常回库检车间向师傅请教。谷海涛看着徒弟愈发沉稳的身影,满是欣慰地说:“咱们的技术经验是传下来的,得靠一代代人把精益求精的劲刻进骨子里。”
在齐齐哈尔北车辆段,像谷海涛和王振国这样的匠心传承故事仍在继续。他们用坚守和传承,诠释着铁路人对安全的高度责任感和对工作的无限热爱。在他们的努力下,万千旅客的平安旅途得到了有力保障,那一列列飞驰的列车,也成为了他们匠心与传承的最好见证。(赵家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