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黑土地上,稻浪千重。东极抚远的丰收号角已经吹响。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留下殷殷嘱托:东北地区有条件发展规模化经营,农业合作社是发展方向,有助于农业现代化路子走得稳,步子迈得开。如今,这片沃土正以粮食产量新纪录,书写现代农业发展的时代答卷。
爆竹声中,抚远市玖成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迎来了2025年的秋收。金黄的稻穗被整齐地收割,四台大马力农机同时作业,半小时就能收完一公顷稻田。每年这个时候,合作社理事长袁胜海都特别激动,他总要把收获的第一车水稻,第一时间送到晾晒场称重。
比预想高出500公斤,算下来每公顷能多收入1300块钱。9年前,向总书记汇报每公顷产量达到7500公斤时,大伙儿就很自豪,可谁能想到,9年后的今天,这片黑土地挖掘出了这么大的潜力。
2016年合作社耕地面积5400亩,只有不到40户社员。现如今已经有12万亩地,社员也达到176户。合作社规模逐年扩大,不仅推动单一的土地流转方式向土地托管和订单服务模式转化,更让农业现代化路子走得更稳、步子迈得更开。袁胜海的弟弟袁胜河,从合作社成立之初就是农机军团总指挥。2016年,他手底下农机不到10台套,现在,不仅农机数量增加了10多倍,能完成的作业面积更是翻了20倍。
在机械化作业的稻海间,有45亩试验田显得格外不同。这里生长着226个水稻品系,只能依靠人工收割才能做到严格区分,进而精准把握每个品系的特征,为优质高产抗寒品种的培育积累数据。
2015年实现规模化,2016年全面机械化,2018年迈向品牌化,2022年拥抱数字化,2028年,品种研发也将结出硕果。科技的翅膀,带领玖成实现一次又一次腾飞,社员年人均收入也从2016年的1万8千元增长到现在的7万8千元。农民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今年,抚远市乡村马拉松就把终点设在了玖成合作社,曾与总书记面对面交谈的合作社成员刘延辉,也在这里完成了她人生中第一次长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