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龙江看天下  >  龙江时间  >  本网原创

牢记嘱托媒体龙江行 | 中国一重工会:多维赋能促发展 凝心聚力谱新篇

时间:2025-09-21 14:02:00  来源:东北网  作者:

  在中国一重集团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工会组织以思想政治引领凝聚共识、以技能人才培养夯实根基、以创新创效激励激发动能、以权益保障服务构建和谐、以基层管理强化筑牢防线,全方位赋能企业转型升级,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的重要力量。

  思想引领:弘扬劳模精神,筑牢企业之魂

  中国一重工会始终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通过组建“劳模工匠先进事迹报告团”,在总部及大连、天津地区开展3场示范性宣讲,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劳模事迹,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深入人心。

  一重材料桂玉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一重核电石化殷存柱获评“新时代青年先锋奖”并入选全国青联委员,工程装备白亚冠入选全国青科协会员……这些典型案例成为激励职工奋进的鲜活教材。

  中国一重成立70周年,工会举办职工田径运动会、文艺汇演及劳动模范座谈会,增强职工使命感。

  一系列思想引领举措不仅深化了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更通过榜样力量与主题活动的双重驱动,凝聚起全员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思想根基。

  技能筑基:以赛促学,培育大国工匠

  中国一重工会深知技能人才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始终将技能提升作为战略重点,通过构建多元化培养体系,为产业工人铺就成长成才的“快车道”。

  工会联合人力资源部打造多层次技能提升平台,举办第二十二届职工生产技术运动会暨青年职业技能大赛,覆盖18个工种,557名职工参赛,规模创历史新高。

  通过“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立体化培训模式,选派班组长赴宝马基地、中联重科对标学习,引入国家级班组长大赛考核标准,提升基层管理者数字化决策能力。

  此外,举办“百名讲师百堂课”活动邀请大国工匠、首席技术专家授课,传承技艺;组织优秀技能人才赴中国一汽、内蒙一机交流游学,拓宽视野。工会还推动制定《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2025-2027)》,为“十五五”期间“大国工匠”培育计划提供制度保障。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实现了技能提升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更通过竞赛锤炼、标杆引领和制度护航,构建起“选、育、用、留”全链条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迈向制造强国目标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创新驱动:竞赛搭台,成果转化显实效

  中国一重工会始终将创新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通过完善竞赛机制、搭建创新平台、强化成果转化,为企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工会修订《“百万一重杯”劳动竞赛实施办法》,拓宽竞赛范围,优化奖励机制。2024年,攻关竞赛项目254项,完成产品14584件,发放奖励339.66万元,营造“比学赶超”氛围。同时,组织创新成果大赛,评选年度创新成果奖15项,推动技术成果转化。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工会修订《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评审验收2023年立项课题162项,组织2024年立项课题142项。

  从竞赛破题到平台筑基,从个人突破到团队共进,中国一重工会以创新为纽带,将职工智慧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打造世界一流产业集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权益保障:精准帮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中国一重工会始终将职工权益保障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完善民主管理机制、深化精准帮扶服务,让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工会修订《企务公开管理办法》《职工董事管理办法》等制度,组织召开五届三次职代会,确保职工参与企业治理。同时,制定“为职工办实事”十项重点任务清单,依托“一重在线”开通建议征集专栏,搭建职工服务平台。

  在困难帮扶方面,工会开展“两节”送温暖活动,向243名困难职工发放慰问金21.55万元,实施深度困难职工重大疾病救助,发放帮扶资金14万元。

  此外,修建7个“工间驿站”,举办“中医乐健行”义诊、“职工满意购”等活动,提升职工生产生活品质。通过组织单身青年联谊、职工徒步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基层强基:培训提质,激活管理效能

  工会精选40名基层班组长赴宝马基地、中联重科参加对标学习专项培训,聚焦生产现场5S管理、团队沟通、成本控制等核心能力模块,提升基层管理者数字化决策与智能化管理水平。参训人员通过标杆企业实地走访,汲取先进管理经验,为企业基层班组建设注入新活力。

  同时,工会加强与公司办公室、人力资源部、科技与数字化部等部门的协作,联合开展“青羽计划”培养选树、创新大赛、安全教育等工作。例如,与财务资产部联合开展“我为降本增效献一策”活动,与科技与数字化部联合举办职工创新大赛,形成跨部门协同创新的良好局面。中国一重工会以“职工娘家人”的定位,全方位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工会将继续以实干担当,为中国一重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所双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