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田间废弃的稻壳,在科技之火的淬炼下重获新生,不仅实现“变废为宝”,更一举突破锂电池容量受限的核心瓶颈。《聚焦新质生产力》专栏,今天带您走进哈尔滨工大华实公司,解码这项“全球唯一”技术的炼成之路。
从田间废弃稻壳到工业级纳米植物源二氧化硅的跨越性“变身”,正是哈尔滨工大华实科技公司的“独门绝技”。作为全球唯一实现这一材料工业化量产的企业,其年产量已达2500吨,一举填补领域空白。这背后,是“从零起步”的十年技术长征。
经烈火淬炼的植物源二氧化硅“身怀绝技”,以其为原料提取的多孔单质硅,与石墨复合后可制成硅碳负极材料,应用于锂电池,容量是传统石墨负极材料的5-10倍。
这项技术的魅力,不仅闪耀在工业创新前沿,更在广袤田野焕发生机。自2020年起,工大华实联合东北农业大学,在肇源县开展盐碱地改造试验,交出了“当年改造、当年丰收;一次投入、连年稳产”的答卷。农户贾立波承包的1300亩盐碱地,经改造后彻底扭亏为盈。
让更多农户跳出亏损的困境,如今这项革新性技术已累计推广应用超一万亩。依托黑龙江“全国第一的水稻产量”与“丰富的石墨资源”,工大华实正全力推进“双轮驱动”战略:以稻壳为起点,攻坚硅碳负极材料,剑指世界领先;以二氧化硅为纽带,让更多盐碱地蜕变为“丰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