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哈尔滨银行发布哈尔滨银行及所属子公司(集团)2025年中期业绩。
2025年上半年,集团严格落实监管要求,持续深化改革转型,加快重塑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深度服务实体经济,积极防范化解风险,经营发展呈现出“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资产总额为人民币9,275.27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112.956亿元,增幅1.23%;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为人民币3,975.6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184.724亿元,增幅4.87%;客户存款总额为人民币6,950.55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13.765亿元,增幅0.20%。2025年上半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为人民币73.855亿元,同比增长2.59%;实现净利润为人民币9.921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1.462亿元,增幅17.28%;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9.154亿元,同比增加人民币1.523亿元,增幅19.96%;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22%,同比上升0.02个百分点;平均权益回报率为2.07%,同比上升0.57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不良贷款余额为人民币112.69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8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09.95%,较上年末上升7.36个百分点;贷款减值损失准备率为5.95%,较上年末上升0.20个百分点,风险抵补能力保持基本稳定。
扎实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建设 深化履行金融企业社会责任
强化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报告期内,集团立足金融本源,将满足实体经济需求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围绕黑龙江省“三基地、一屏障、一高地”“4567”现代产业体系和金融“五篇大文章”,依托集团经营机构分布优势,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强化行业研究,加大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全面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大中长期制造业贷款投放力度,挖掘具有高附加值、产业链占据核心地位的优质企业;加大对能源领域信贷投放,在保障传统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充分释放新能源发展潜力;集中优势资源支持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持续强化县域经济助推力度;在服务政府和地方国企“三大工程”项目建设、专项债配套融资、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闲置资产盘活、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等方面深化合作;快速响应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要求,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强化同业金融合作,积极推动银团业务开展,深化金融服务;持续加强客户走访,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银企对接,重点强化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的公司类贷款总额为人民币2,332.2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8.198亿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58.7%。
普惠金融持续发力。集团普惠金融业务以差异化经营、批量化获客为方向,从小微客户的全生命周期规律及细分领域客群特点等维度深度触达客户金融需求。报告期内,推出新一代零售信贷数字化产品“钱到家”,融合大数据风控、全渠道服务、全场景营销,实现全流程线上化管理和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运营,推进数字化转型与服务生态升级,提升精准滴灌小微、激活消费引擎的硬核能力。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投放人民币169.1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人民币16.2亿元;余额人民币411.98亿元,增速11.72%;存量客户19.49万户;当年投放贷款平均定价5.83%,较上年下降0.87个百分点,持续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积极发挥黑龙江省地方法人银行机构的服务作用,应用龙江资源禀赋与农业优势,持续深化履行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期内,推出全新升级的线上农贷产品——“农闪贷”,基于大数据的直连应用实现备春耕贷款全线上办理,本周期投放金额人民币26.47亿元;创新推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物权融资贷”,与黑龙江省创新农业物权融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农作物预期收益权质押金融业务,实现以“秋收”贷“春播”,自本年3月份该产品推出以来,授信金额超人民币1.72亿元;专项推出“黑土优品贷”业务,金融助力黑龙江省“黑土优品”农业品牌建设,投放金额已超过人民币1.7亿元;精准聚焦特色涉农客群,以“农机购置贷”的场景化贷款模式,支持规模种植大户与农机合作社实现农机装备再升级;以“农资农机经销贷”最高人民币1,000万信保额度,有效助力解决农资农机经销环节资金流动性问题,产品推出以来已投放超过人民币2.1亿元;以“粮贸加工贷”满足粮贸加工企业的资金短缺紧迫性问题,目前放款金额达到人民币4.15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涉农贷款余额为人民币322.104亿元,农户贷款业务余额人民币165.322亿元,业务服务范围已覆盖黑龙江省11个地市、6大农垦管局的绝大多数农村市场以及省外成都、重庆、沈阳、天津、大连地区的部分农村,有力助推地方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市场繁荣,全力支持乡村全面振兴。
全面构建零售业务与客户服务闭环 助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零售金融业务加速数字化转型。零售金融业务定位于集团战略转型的重点,2025年上半年,集团加强数字化客户关系管理,加速“线上+线下”全渠道协同与营销数字化转型,有力支撑大零售业务从单一化向综合化转变。全面构建零售金融业务与客户服务闭环,深化有温度的零售服务品牌内涵,推动零售金融业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零售存款本外币合计总额为人民币5,099.70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人民币99.931亿元,增幅为2.0%;零售存款本外币合计平均结余为人民币5,085.372亿元,较上年增加人民币470.006亿元,增幅为10.2%。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黑龙江省分行统计,报告期末集团哈尔滨分行零售存款余额在当地市场份额为19.58%,零售存款余额位列当地市场第一位。
构建“金融+非金融”综合服务模式。集团始终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构建“金融+非金融”综合服务模式,持续提升团队实战能力及养老金融服务专业能力,满足老年客户、儿童客户、代发客户等多客群非金融综合需求,提高零售金融服务质效。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拥有零售客户1,508.23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7.46万户,管理客户金融资产余额人民币5,420.76亿元,较去年末增长人民币203.84亿元。个人金融资产(本外币合计)超过人民币5万元的零售客户数达到147.34万户,较去年末增长6.89万户,增幅4.91%。
打造独具特色的民生服务品牌。作为市民银行、家乡银行,2025年上半年,集团深入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件事”工作,通过整合政务服务资源、夯实客群基础、拓展应用场景、创新业务发展四大维度,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民生服务品牌,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综合效能。进一步深化社保“就近办”服务,积极推进关联业务集成办,通过多渠道开通个人权益记录查询、个人参保证明查询、待遇资格认证等一系列社保高频服务,构建起集社会保障卡发卡、社保信息查询、待遇资格认证、待遇补贴领取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保服务矩阵,切实实现了让客户“取一次号、跑一个窗、办一串事”的便捷服务体验,显著提升客户在民生服务中的满意度与获得感。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为164.21万客户提供第三代社会保障卡发卡及补换服务。
持续提升跨境业务服务水平 跨境业务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上半年,集团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坚定不移地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1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百余家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构建“一带一路”金融同业“朋友圈”。作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直接参与者,积极推广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报告期内,集团跨境清结算业务总量实现大规模增长,推动跨境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集团秉承“巩固批量获客成效、增强大客户黏性、深度与客户绑定”的业务发展思路,夯实核心客户生态圈,与国内外多家知名大型企业建立业务合作关系,服务跨境客户数实现同比翻倍增长。集团积极完善跨境金融产品体系,建立了涵盖国际福费廷、国际保函、出口卖方信贷等产品的跨境融资体系,实现对跨境清结算、跨境投融资、外币结售汇及汇率避险等各场景的服务全覆盖。
报告期内,集团持续提升跨境业务科技服务水平,推进新一代国际结算系统、跨境数字金融业务系统优化升级,提升数据治理能力、精简业务办理流程、提升业务处理效率,实现业务流程再优化;坚持以创新服务跨境金融业务,成功落地黑龙江省首笔边民互市贸易结算业务;荣获亚洲银行家“中国区域最佳数字化贸易金融平台”奖项。
稳步推进“数字哈行”建设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报告期内,集团紧密围绕战略发展目标,稳步推进“数字哈行”建设,不断夯实安全稳定运营基础,持续提升科技支持与创新驱动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打造适应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报告期内,集团坚守安全运营底线,深化运维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运维保障能力,研发智慧信贷项目,加速推动零售信贷业务数字化转型;强化金融科技治理顶层设计,制定信息科技战略执行三年规划(2025-2027),构建金融科技发展蓝图;建立面向业务维度、技术维度与管理维度“三维”研发管理框架,推动集团科技整体化、协同化发展;建设重要时期信息科技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加快构建适应现代数字经济发展的数字金融新格局。
持续提升风险管控能力 保障各项业务稳健可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集团坚持稳健偏审慎的风险偏好,统筹推进与发展战略、业务规模、组织架构和风险特征相适应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风险管理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战略发展、绩效目标和价值提升全过程,融入业务发展各环节。同时,持续丰富风险管理策略和手段,优化覆盖全范围、全流程、全周期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流程,促进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升,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报告期内,集团严守依法合规经营底线,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传导落实风险偏好和政策,夯实各项风险管理基础,提升智能风控能力,积极防范与应对各类风险,保障集团各项业务稳健和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
2025年下半年,集团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全面服务实体经济,着力提升精细化管理,秉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守风险底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统筹防范化解风险和改革创新发展,持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不断提升盈利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实现效益、质量、规模的有机统一,走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