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从一位普通农民,到远近闻名的“大鹅之王”,这其间经历了哪些故事?《新农人新农经》专栏,一起走近养鹅大户董长彦,看他如何用一条完整的产业链,“链”起了大鹅的价值传奇。
在桦南县明义乡,一场抓鹅大戏正热闹上演,满天的鹅毛就像丰收的礼花,董长彦带着大家辛苦了大半年,就为了这喜上眉梢的一刻。
300多万只大鹅排成队,直线距离可以从哈尔滨排到海南。谁能想到,这个如今把“养鹅”做成大生意的新农人,最初的创业冲动,竟来自一场“亲家饭局”的刺激。
亲家的一句话,让回到家的董长彦几宿没合眼,满脑子都是养大鹅。
看准了就干,是董长彦一贯的作风。他用早年养猪攒下的积蓄,一口气引进三万只种鹅雏;又购入了数十台智能孵化机,天南地北拜访同行、学技术,还把儿子送进畜牧专业读书。今年三月,《黑龙江省“鹅十条”》政策出台,他仔细一对照:十条当中,自己符合七条。政策东风加上及时补贴,为他的“大鹅梦”插上了翅膀。短短几年,三万只鹅“裂变”成三百多万只。
靠养鹅攒下第一桶金后,董长彦没停步。前不久,他在汤原县建的大鹅屠宰车间正式投产,9月中旬,大鹅食品加工厂也将投产,熏鹅、鹅肉罐头、鹅肉水饺……30多种产品,日产量高达20吨。而日均两万只的屠宰规模,又为他攒足了进军鹅毛产业的底气。今年,他与汤原县合作重启当地最大的鹅绒吹绒车间。这些“钢铁巨兽”吞吐之间,效益惊人。
董长彦的“大鹅链”仍在延展,他把目光又投向了更高附加值的领域——羽毛球加工。数次考察后,他与成都一家知名羽毛球生产企业达成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