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名字如同璀璨星辰点亮夜空,照亮民族前行的漫漫长路。赵尚志、杨靖宇、李兆麟、赵一曼……这些英雄的名字,早已融入城市的基因与血脉,在岁月流转中成为最闪亮的精神坐标。今天,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进哈尔滨的红色街路,追寻抗联英雄的足迹。
杨靖宇曾5次被捕入狱,始终坚贞不屈,牺牲时年仅35岁。“如果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弹尽粮绝之际,这句呐喊震彻山河。
你用生命,守护山河;我以你名,见证繁华。90多年前,无数东北抗联将士在这片黑土地上,率领民众与日寇展开艰苦卓绝的斗争。为纪念他们,哈尔滨用四位英雄的名字为街路命名——靖宇街、兆麟街、一曼街、尚志大街。巧合的是,赵尚志将军的后人就住在尚志大街附近,每天凝望这条街,成了她与亲人“对话”的方式。
这座城记得:记得寒夜里他们高举的火炬,记得那些为了“明天”却没能等到明天的人们。于是,我们把思念刻进街巷,融入血脉,化作一个个鲜红的地名。
兆麟公园的丁香开了又谢,将军墓前的菊花却始终光鲜。李兆麟是东北抗联的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他曾率领部队在松嫩平原展开大规模游击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莽莽雪原,寒风刺骨,他和战友们写下著名的《露营之歌》,字字句句都是浴血奋战、抗击日寇的决心。然而,他的生命却永远定格在哈尔滨解放前的第49天。
当英雄的名字成为城市的坐标,他们便以另一种方式被永远铭记。一曼街,镌刻着赵一曼烈士的不朽传奇:她曾在此从事革命活动,也是被关押在这条街上的伪满哈尔滨警察厅,受尽酷刑。“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诗句,是她用生命写就的壮歌。而她的故事,在赵一曼红军小学校,被一代代传颂。
“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赵一曼写给宁儿的绝笔家书,感动了亿万国人,也在这片她深爱的土地上,得到了最深情的回响。
英雄,从不只是课本中的名字。在哈尔滨,脚下的路记得,拂面的风记得,这座城市的每一个人都记得。一个个红色展馆,一串串红色地名,一处处红色遗址,都是这座城市对抗联英雄最深沉的礼赞、最绵长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