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从濒临倒闭的外贸代工厂,到供不应求的艺术生活标杆。从脚下踩的实用地毯,到墙上挂的惊艳画作。一块地毯的华丽蜕变,见证了一家企业的绝境求生、破茧成蝶。今天让我们跟随镜头走进蓝艺地毯集团有限公司,看企业如何打造从“织毯”到“织梦”的创新之路。
不绝于耳的惊叹背后,是传统匠心与现代科技交织的韵律。在木兰地毯的现代化车间,工人们正为一批高端定制订单忙碌。企业自主研发的“地毯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从接单到制作的全流程精准协同,原本耗时一个月工期的地毯,如今一周就能完工。
如今市场繁花似锦,然而回望起点却是刺骨的“寒冬”。1982年建厂之初,原料单一、工艺简陋,产品70%销往中东,一条外贸航道撑起整个厂子的生计。2008年金融海啸袭来,海外市场一夜冰封。
绝境,逼出向死而生的决断。当行业陷入“不景气”的哀叹,木兰却从国内消费升级的浪潮里,嗅到了“新景气”的萌芽,承载东方气韵的新中式风潮正蓬勃兴起。他们毅然调头,产品不再困守“脚下之地”。
转型绝非坦途。设备升级、原料革新、投入如山。更大的挑战来自“人”,面对毫米级的精细与复杂图样,习惯了传统粗放工艺的老师傅们,“不可能”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木兰唯有破釜沉舟,重奖点燃创新引擎,老师傅们从迟疑抗拒到咬牙钻研,骨子里的“工匠魂”生生撞破了那堵“保守之墙”。此后,木兰地毯的“创新基因”全面激活,客户从外贸订单变为软装设计公司、独立设计师,高端艺术定制成了最耀眼的标签。当同行还在复制波斯纹样时,木兰已根植文化沃土,《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被织进挂毯,一举竖起新中式美学的标杆!2023年“尔滨”火爆全网,别人忙着跟风卖网红产品,他们却深挖龙江冰雪文化、鄂伦春民俗,把地毯做成了承载城市灵魂的“伴手礼”。
2025年哈尔滨亚冬会筹备进入冲刺阶段,部分场馆地毯因环保不达标急需更换。时间紧、任务重,木兰地毯临危受命,仅用5天就完成了原本15天的工期。最终,崭新的木兰地毯完美铺设进亚冬会国际贵宾厅,以细腻工艺与环保品质成为赛事指定用品,让世界见证龙江制造的闪耀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