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在科技创新的链条上,有一群特殊的“牵线人”——他们既懂实验室里的精密数据,也懂生产线的实际需求;既会解读政策文件,也能协调多方利益。他们就是被称为科技“红娘”的技术经理人。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近一位科技“红娘”,感受她忙碌的一天。
电话刚断,消息提示音又此起彼伏。应答在“科研翻译”“商务协调”“政策解读”间飞速切换。技术经理人的一天,从“多线程”模式开启。
此刻,田玉茹化身“科研翻译官”。最近,哈工程智能光子学团队的6项光纤传感和计算技术专利,即将作价入股新公司。但面对“专利评估”“股权分配”这些专业名词,这群科研专家反倒成了门外汉。
精准“把脉”痛点,田玉茹的“转化引擎”即刻启动。专家不熟悉规则?她一头扎进政策文件“啃透”门道;团队忙于科研,没有精力?她已同步对接龙江天使投资基金和3家应用企业,将“资金+市场”双保险提前落位。这份精准搭桥的功力,源于多年的积淀。早在服务高校师生创新创业时,她常常遇到手握专利却“望市兴叹”的学者,和渴求技术却“叩门无路”的企业。那“隔门相望”的焦灼,曾深深触动她。2015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订出台,恰逢学校一批成熟技术亟待转化,田玉茹毅然投身这片蓝海,成为连接象牙塔与产业园的“科技红娘”。
为待嫁“闺中”的技术找“婆家”是重任,对已“出阁”的孵化企业更要持续护航。听说产业园内的哈船智联创新研究院项目卡壳,田玉茹利用午休间隙匆匆赶来。
刚为孵化企业解了难题,田玉茹便马不停蹄赶往中安星瑞航空科技公司调研。主动出击摸清产业脉搏,让科研精准锚定市场靶心,这是技术经理人日常的必修课。自2015年至今,田玉茹经手作价投资转化的科技成果已达289项,累计转化金额超3.1亿元,成功助推48家科技企业从实验室走向广阔市场。田玉茹的奔忙,正是黑龙江上千名技术经理人的生动缩影。截至2024年,全省备案技术经理人突破1500人,较2020年增长近5倍,年均促成转化项目超800项,带动产值突破300亿元。在今年全省“科技成果产业化突破年”行动中,“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被列为重点任务,计划年内新增备案省级技术经理人超1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