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龙江看天下  >  龙江时间  >  本网原创

佳木斯同江市藏着“摘甜密码” 等你解锁打卡

时间:2025-08-07 16:52:49  来源:东北网  作者:缪海月 王玮琦 葛金鑫

  东北网8月7日讯(缪海月 王玮琦 记者 葛金鑫)近年来,同江市依托肥沃的黑土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通过“观光采摘+商超直供”双轨模式,不仅让村民腰包鼓了起来,更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体验“莓”好时光。从传统种植到农旅融合,同江正用“小草莓”撬动“大产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走进街津口赫哲族乡卫国村温室果蔬大棚,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沁人心脾的草莓清香。棚内暖意融融,一垄垄草莓藤蔓舒展着翠绿枝叶,“苏丹红”等优质品种的果实缀满枝头,饱满红润的果实在阳光下折射出诱人光泽。游客们正兴致勃勃地穿梭其间,小心翼翼地采摘着成熟的果实。

  广东游客王珊一说:“我刚刚进门的时候就闻到一股草莓的香味,这里草莓特别新鲜,有一股清香。刚才在这里采草莓,我发现和南方有点不一样的是,南方的草莓一般都是非常大个,但是没有什么香味,但是同江的草莓,应该是天然的野生的,再进行种植,所以既好看又很清香,我猜也很好吃,等下就尝尝。”

  游客连连称赞的草莓背后,是卫国村全村上下敢闯敢试的探索实践。村党支部书记薛金昌带头攻坚,牵头建成7栋温室大棚,从品种选育、日常管护到采摘分拣、市场销售,全程主导把控,更依托“党支部+农户”模式串联起完整产业链条。目前,基地培育的4个优质草莓品种通过“观光采摘+商超直供”渠道外销,年销售额达15万元,直接带动17名村民人均增收3400元。

  街津口赫哲族乡卫国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薛金昌说:“我们村目前建有7栋温室大棚,总占地面积7280平方米,主要种植苏丹红、四季和奶油等四个草莓品种。其中“四季草莓”品种可实现从五一到十一的持续供应,其他品种季节性草莓则在8月底结束产期。这个项目还成功带动了村里9户脱贫户,共计17人就业。”

  小小的草莓能长成“致富果”,离不开街津口赫哲族乡党委的“托举”。从技术引进到品牌推广,乡党委始终是卫国村背后的“智囊团”和“助推器”。2021年,乡党委组织村干部赴山东寿光“取经”,引入现代化种植技术。温控管理、水肥一体化这些专业术语,从陌生变成了致富密码。今年新增的300棵黄桃树,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街津口赫哲族乡农业部门工作人员毕赫俊说:“眼下草莓正是采摘旺季,为了吸引游客,乡党委协助村党支部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2025年预计接待游客3000人次。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先进种植技术应用,优化果蔬品质;加大新媒体宣传投入,打造特色农旅品牌;拓展产业链,开发果蔬加工产品,增加附加值,让大棚成为乡村振兴的更强引擎。”

  卫国村的草莓大棚,是同江市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实践。在这片中俄边境的黑土地上,同江正以“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业发展模式,书写着新时代的边疆乡村振兴故事,让“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图景在边境线上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