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龙江看天下  >  龙江时间  >  看龙江

【回眸“十四五”】今朝龙江好“风光”

时间:2025-08-03 22:23:42  来源:东北网  作者:

  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能源,是工业的粮食,也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是我国能源革命的主攻方向。”黑龙江风电、光伏等资源丰富,发展新能源潜力巨大。“十四五”以来,全省加快布局建设哈大齐新能源产业带和东部新能源产业集群,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如今,一排排向阳静卧的光伏板,一座座高百米迎风转动的“大风车”,正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风能转化为电能,输送到全国各地。

  在国家电投大庆新能源公司安达升平光伏基地,4万4千亩光伏板组成的“蓝色海洋”尽情的吸收着太阳散发的能量。曾经,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盐碱地;如今,这里已是全省最大的单体光伏发电基地。

  在克东,全县首个风电项目金城风电场也已并网发电。这个项目拥有20台145米高的“大风车”,错落有致地矗立在130平方公里的平原上。100兆瓦的总装机规模,可以满足12万户家庭一整年的用电需求。

  在牡丹江,全国纬度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国网新源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四年已累计发电超过48亿千瓦时。

  十四五以来,从松嫩平原到三江平原,全省风电、水电、光伏基地连点串线,一条跨度上千公里的绿色能源走廊横贯龙江大地。截至目前,黑龙江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网装机超3100万千瓦,是2020年底装机规模的2倍以上,占全省总发电装机比重近58%,比2020年提高22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十四五”规划目标。

  “十四五”以来,黑龙江集中打造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绥化和东部地区五个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面对黄金施工期短,施工难度大等困难,建设者如何迎难而上,交出亮眼答卷呢?

  在七台河罗泉村,140米高空正上演着震撼的风场建设场景。山地风电建设的挑战远超平原——这里岩层坚硬、地势陡峭,运输是最大的难题。

  大唐七台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拥有目前全省装机量最大的火力发电机组,火电老兵转型新能源,张兆鹏最初也有点捋不出头绪。为了给风机选到合适的装机点位,他带着团队,起早贪黑忙乎了一年半,最终选定了32个兼顾风效与生态保护的黄金点位。目前,大唐罗泉200MW风电项目已完成3台风机的吊装工作。

  在黑龙江,严寒是阻碍风电施工的“拦路虎”。最近,中广核孙吴前进200兆瓦风电项目正式并网发电。当地冬天最低气温超过零下30℃。为攻克高寒施工难题,建设团队在风机基础施工中采取“全封闭暖棚+骨料预热+防冻剂添加”工艺,浇筑后24小时监测混凝土芯部温度,确保强度达标。面对98米长、28吨重的风机叶片运输挑战,项目组联合地方政府组建保障专班,通过设置中转堆场、加装防震垫等措施,完成设备安全运输。

  御风而起,向光而行。“十四五”以来,黑龙江与时间赛跑,与困难较量,成功建起纵贯全省的风电走廊,星罗棋布的光伏基地。为了让每一度绿电,都能送往全国各地,全省加快配套工程建设,不断为绿电外送“强筋健骨”。

  “十四五”规划的蓝图下,黑龙江以风为弦、以光为谱,在白山黑水间谱写清洁能源发展的时代交响。这片沃土上的新能源产业,将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动能。

  仲夏的林甸县,20万千瓦北渔光伏电站新落成的光伏矩阵如蓝色琴键般铺展水面,演绎着渔光互补的生态协奏曲。这个项目实现了水上发电,水下养鱼,上演了一场农业与新能源的浪漫邂逅。

  为确保每一缕阳光都能转化为清洁能源,电站引入光功率预测系统,通过实时监测辐照度等参数,精准预报发电效能,为电网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如今的黑龙江,带给人惊喜的清洁能源,不仅有一片片的光伏板,还有一台台的“大风车”。在集贤县,中船风电集贤县200MW风电项目建设进入尾声,正式投产后,年产值可超30亿元。

  清洁能源产业加速崛起,也为黑龙江老牌传统能源企业龙煤集团带来了发展良机。最近,企业首个新能源集中式风电项目二百兆瓦风电场建设完工,很快将并网发电。

  “十四五”以来,黑龙江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国家电投、中船风电等一批清洁能源头部企业扎根落户,截至目前,全省风电装机占比32.3%,光伏发电装机占比15.8%。黑龙江还充分发挥风电资源优势,引进国内风电装备龙头企业落地设厂,持续打造哈大齐和东部地区两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构建了以哈尔滨运达、大庆明阳、佳木斯中车等主机厂商为“链主”,宾县株洲时代新材、明阳新能源材料、红光锅炉等叶片和塔筒企业协同配套的风电装备产业链。2024年全省风电装备产业总营收60.8亿元,初步形成了供应省内、辐射东北的产销体系。

责任编辑:邱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