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龙江看天下  >  龙江时间  >  看龙江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以笔为剑 金剑啸

时间:2025-07-26 06:59:07  来源:极光新闻  作者:

  极光新闻客户端消息(新闻联播):文字不仅可以抒发情感,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更能鼓舞人心,汇聚力量。在黑土地上就有这样一位作家,他以笔为剑,揭露日伪统治的黑暗,唤醒民众的爱国热忱。今天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带您重温革命烈士金剑啸的故事。

  1934年6月的一个晚上,笼罩在白色恐怖下的哈尔滨,一场饯行酒正在悄悄地进行,即将南下的萧红、萧军想要劝他们的好友金剑啸一起离开,这是一次生死的抉择,金剑啸选择了留下。正像他的名字一样,这个24岁的左翼进步作家,决意以笔为剑,向侵略者发起进攻。

  “我们爬过了死亡。前进,待到光明的来临!我们是铁铸的,又用铜汁贯在一起。决不回顾,只有前进!”这是金剑啸为歌颂东北抗联英勇抗击日寇创作的诗歌《兴安岭的风雪》,在白色恐怖之下,诗中刚毅的字句,像一把把利剑,直刺向侵略者。

  天马广告社,就是当时金剑啸开展革命工作的秘密联络点。白天,他们就对外承接广告业务,晚上就在这里撰写进步文章,印刷抗日活动宣传品。金剑啸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就是中共哈尔滨市西区区委宣传委员,他在这里创作了大量的宣传抗日思想的文艺作品,作家萧红就给他当过助手。天马广告社也是当时地下党和左翼文化人士开会、传达党组织指示的秘密据点。1934年的哈尔滨,日伪大肆清剿,左翼文化人陆续被捕,金剑啸安排萧红、萧军南下,自己留了下来。

  哈尔滨口琴社就是金剑啸和同志们成立的,是党的重要外围组织。金剑啸利用口琴社组织了大批的爱国青年,他们组成口琴队,在群众中开展各种进步歌曲的演出,宣传抗日,这就是他们当时使用的口琴。当时跟金剑啸学口琴的还有一个特殊的人,就是抗日名将杨靖宇,杨靖宇从此把口琴带在了身边,在抗联战斗的过程中,创作出了《第一路军军歌》,鼓舞了无数的抗联战士。

  《大北新报画刊》原本是1933年日本人在哈尔滨发行的一个中文副刊,但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上面竟然能看到宣传抗日思想的文章。这正是金剑啸巧妙利用审查漏洞,开辟的又一个宣传阵地。1936年,金剑啸想办法拿到了《大北新报画刊》的主编权,日本人的报纸,内容可以不受审查,金剑啸借机发表了大量的诗词漫画宣传抗日。他创作漫画讽刺国民党所谓的“剿共”就是一场闹剧,他还用各种文艺形式,向民众传播东北抗联英勇作战的消息。

  1936年6月10号,金剑啸因为再一次刊登进步消息被捕入狱,26岁的年轻生命,永远停留在了这个丁香花开的季节。金剑啸牺牲的消息令左翼文化人士震惊悲痛,纷纷撰写悼念诗文,萧红深情地写下:“将来全世界的土地开满了花的时候,那时候,我们全要记起,亡友剑啸,就是这开花的一粒土泥。”

责任编辑:王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