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已至,黑龙江5000万亩水稻陆续进入抽穗期。持续的高温高湿天气增加了水稻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全省调配了超过25万架的植保无人机,开展“一喷多促”作业。黑龙江垦区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田间巡查,比武大拉练,开展精准高效的夏管服务。
在北大荒集团建三江分公司的“万亩大地号”上,一架搭载多光谱相机的无人机正缓缓掠过超高产攻关实验田。农技人员通过这台“空中农艺师”,细致地为每一株水稻“把脉问诊”。今年,这里的产量目标要突破亩产900公斤,眼下水稻正从分蘖期过度到孕穗期,通过科技手段“望闻问切”来补充营养尤为关键。
今年年初,七星农场启动了水稻超高产攻关顶层设计,围绕“优化群体质量、实施精准调控、强化促控结合”三大要素,梳理出覆盖水稻生长100多个环节的高产“秘方”。无人机“体检”数据显示,目前每平方米水稻穗数达到588穗的设计目标,这让当地对水稻的根茎后续生长格外有信心。
在三江平原东部的北大荒集团牡丹江分公司八五五农场,50多名农技人员正深入大田展开苗情摸排,现场“开方”。
八五五农场60%耕地为白浆土质,土壤贫瘠、容易板结、透水性差,多种因素制约,过去大豆亩产常年在350斤左右徘徊。为了让农场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科技人员年复一年在田间“较真”。
今年,黑龙江垦区播种面积达4600万亩,重点打造“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辐射区”三级高产示范体系,集成推广高产攻关技术。同时,3.3万套田间物联网监测设备投入应用,实现对农作物长势的全程精准管控,确保全年粮食产量稳定在460亿斤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