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省总工会印发《黑龙江工会助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全面落实省委关于“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的战略部署。一年来,全省各级工会聚焦“四大任务”、19项具体指标,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助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地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创新平台筑基有力,技术供给能力增强。“工会创新平台强基行动”扎实推进。2024年,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在省科学技术奖评选中设立了产业工人技术创新组,由省总工会推荐的大庆油田《抽油机井口密封用系列合成盘根填料》获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这是工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大突破。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已建成新质生产力产业链省级劳模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68个;扶持新质生产力职工创新项目27个;建成东北三省装备制造业“3+3+N”、全国首家冰雪创意设计等12家省级联盟,深入开展“引智助企”暨“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创新工作室联盟建设”示范活动,推动35组高校和企业精准对接。
竞赛赋能产业升级,集群发展注入动能。“现代化产业集群专项竞赛行动”蓬勃开展,聚焦我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冰雪体育和装备、数字创意、机器人等重点领域,选树新质生产力领域省级引领性竞赛项目22个;成功举办省第十三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东北“三省一区”冰雪雕刻和短道速滑教练员职工技能竞赛、“九珍十八品”烹饪技能竞赛等赛事,为新质生产力全产业链发展和区域协同注入新动能。全省各级工会组织开展的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涉及58个项目、86个工种;全省累计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竞赛活动2.2万场次,参赛企业1.4万家。
技术攻坚协同推进,技能根基不断夯实。广泛组织动员职工开展“四技五小两比”等群众性创新活动,聚焦前沿技术、“卡脖子”难题发力,选树1000项职工“五小”创新成果,首次举办全省职工“五小”创新竞赛优秀成果展示活动。实现新质生产力产业链企业师徒结对2591对,“名师带徒”有效促进技能传承;“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共组织2452名劳模工匠深入企业开展服务,解决技术难题1955个,帮助15302名职工提升技能水平。
发挥工匠学院作用,强化技能人才培育。龙江工匠学院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已在数字经济、生物经济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省级工匠学院34家、市级(产业)工匠学院103家,各市(地)均已实现省市两级工匠学院全覆盖。其中数字工匠学院、装备制造业工匠学院、铁人学院,被确定为2024年度全国总工会重点支持的工匠学院,任务指标均已超额完成。数字化、智能化技能培训作为重点必修课广泛开展,已培训职工14.9万人次。龙江工匠培育工程启动实施,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数控铣工、高级技师董礼涛当选2024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我省培育选树的工匠人才已连续四届入选。同时,另有5名工匠人才入选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名单。培育选树新质生产力领域龙江工匠65名、市级(产业)工匠268名,首批“龙江数字工匠”20名。2025年评选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99名,省五一劳动奖章(巾帼标兵)170名,新质生产力领域代表占比均不低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