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7月11日讯(记者 葛金鑫)“这台迪尔R4030自走式喷杆喷药机臂展26米,一天能作业1200多亩,智能控药系统还能精准调药量、自动找平,比人工喷药均匀多了,效率那是没的说。”7月11日,在绥化市绥棱县长山镇幸福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豆地块里,农机手站在轰鸣的“铁牛”旁,难掩丰收的期待。
夏管是粮食生产的“中场战事”,直接关系秋收成色。入伏以来,绥棱县各乡镇依托科技更新,在农机升级与农技护航的“双轮驱动”下,催生出“1+1>2”的叠加效应,让广袤田野涌动着丰产的希望。
“农机添翼”铁牛驰骋提速夏管
夏管时节的绥棱大地,现代化农机成了田间“主角”。“智能设备让夏管作业质效大幅提升,就像这台自走式喷药机,不仅省药,还能保证每片叶子都‘喝’到均匀的药液。”绥棱县农机技术服务中心农机股股长冯有斌指着田间作业的设备介绍。
双岔河镇双泉村的蜕变,是农机升级的生动注脚。从2024年4300亩土地托管“试水”,到2025年1.5万亩全域覆盖,整村托管的跨越式发展倒逼农机“鸟枪换炮”。“春耕时就发现机械‘不够用’了,现在已申请了800万购买设备的资金,等新设备一到位,施肥喷药效率至少翻番。”村书记付金锁算起“效率账”,笑容里满是底气。
截至目前,绥棱县大型农机具保有量达39288台套,22个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实现从播种到植保的全程机械化。无人驾驶插秧机、气吹式播种机、植保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药机轮番上阵,机械化率高达99.75%,让夏管彻底告别了“人工低效”模式,迈入“智能高效”新时代。
“农技加持”科技护航提升效益
“这片大豆开花期叶片偏黄,得补点磷钾肥才行。”靠山乡双合村科技种植示范园区里,绥棱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郑学蹲在田埂上,拨开豆叶仔细观察。作为农业大县,绥棱在旱田推广的大垄密植、配方施肥等技术,让作物单产较传统种植大幅提升。“专家从选种到防虫全程盯着,刚喷完杀菌药,你看这苗情,比往年壮实多了。”村书记吴龙海顺着豆垄望去,满眼都是长势喜人的希望。
技术红利不止惠及旱田种植区。在上集镇宝田村水稻种植科技示范园区,主栽品种绥粳27、珍宝4号,同时借助与东北农业大学校县共建契机,试验示范东双、东富、唯农等系列品种10个,在专家的技术指导下,通过采用混施有机肥料、二化螟捕捉器、人工除草等措施实现“三减”。“从选种到配肥都按科学来,园区亩产能达到600公斤,比普通农户高产80斤左右。”村书记张东军算起“效益账”,难掩兴奋。
在靠山乡富国村,水肥一体化技术成了“新宠”。“手机一点,系统就根据土壤墒情和作物需求自动浇水滴肥,省水省肥,玉米根须都比以前壮实。”村书记石长山拿起手机展示,“以前施肥凭经验,现在按数据来,地里的‘营养餐’精准又高效。”
克音河乡向荣村的“四情监测站”更是田间“守护神”。“这虫情测报灯一到晚上就亮,害虫全被诱进来,高清相机一拍,系统立马识别出虫类,刚露头就精准施药,虫害比往年少了一大半。”村书记刘峰指着监测设备,“比我们这些‘老把式’强多了,种地越来越有谱。”
目前,绥棱县已在3个乡镇4个村建成“四情监测”试点,成为农业智能化的“样板田”。全县70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中,24个是今年新建的。
“我们要靠科技赋能形成‘科技+农业’闭环,让‘样板田’变成‘全域田’,推动农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展望未来,绥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宋春龙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