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职教兴邦,技能强国。在哈尔滨市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幕之际,哈尔滨市教育局联合东北网重磅推出《职创精彩 匠造未来——哈尔滨2025年职教周》系列专题报道。专题报道将立足哈尔滨职教发展实际,精心策划《匠造冰城·院校风采》《职教引擎·专业风采》《育才沃土·匠心传承》 《产教融光·校企同行》 《职路星光·毕业华章》五大主题维度,深入校园,以全媒体视角解码冰城职教改革密码,全景式呈现哈尔滨职教的创新实践与育人成就,共同书写职教赋能城市发展的“冰城答卷”,展现新时代技能人才的成长图景。
东北网5月20日讯(记者 杨帆 刘星驰)近日,记者来到哈尔滨市航空服务中等专业学校,走进飞机发动机拆装实训室,走进飞机设备与维修专业作为学校王牌专业的核心支撑,记者被真实装备构建起沉浸式教学场景震撼到,一台曾驱动国产战机翱翔蓝天的涡喷5发动机,不仅是航空工业技术的实体缩影,更是学生掌握核心维修技能的“活教材”。
这里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而是采用“拆解- 测绘- 复装”三位一体实训体系,学生通过对气压调节器、油门开关等部件的反复拆装,深度解析航空发动机的机械传动逻辑与热力学原理。这种“真刀真枪”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毕业时即可达到航空维修企业的上岗标准,充分彰显专业人才培养的硬核实力。
飞机实训室以“零误差、零隐患”为教学准则,打造出航空维护领域的特色教学体系。在飞机紧固件打保险训练中,学生需通过上百次实操训练,熟练掌握保险丝缠绕、打结等标准工艺,确保每个操作环节误差控制在0.1毫米以内。这种近乎严苛的训练标准,使“安全意识”内化为学生的职业本能。在航空管路实训区,学生则可以通过实体模型掌握燃油、液压、氧气等管路系统的布局原理。
飞机进位指挥动作是飞机维修专业的必备实训项目,立足实际教学条件,我们构建起“理论+ 模拟+ 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结合机场平面图、飞机型号参数等资料,系统讲解机场布局、飞机停靠规范等理论知识,并通过播放真实机场指挥视频,让学生直观了解指挥流程。在模拟实训环节,学校利用指挥设备,模拟不同天气、机位状况下的飞机进位场景。学生分组扮演指挥人员、飞行员等角色,通过手势、对讲机进行沟通,反复演练指挥流程,强化对指挥手势、通讯规范的掌握。
此外,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与本地机场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前往机场实地观摩学习。机场工作人员会结合实际工作,为学生讲解指挥工作中的要点与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真实工作场景。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既掌握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备了一定的实操能力,有效填补了航空服务保障领域的人才缺口,毕业生在机场地勤岗位上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
“学校通过持续深化‘岗课赛证’融通、推进数字化教学改革,学校正以更高标准构建航空职教新生态,为低空经济发展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树立行业标杆。”哈航中专教务处处长石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