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备,男,1970年生,中共党员、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肝脾外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医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国之名医·优秀风范”、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首届“龙江名医”、“龙江工匠”等荣誉称号。
一、勇于担当责任与使命,投身于医疗科研事业
孙备教授治学严谨、医德高尚。擅长胰腺癌、壶腹周围癌、胰腺囊肿、胰腺内分泌肿瘤、重症急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及普外科其他领域疑难杂症的诊断与处理。
孙备教授从事肝胆胰脾外科的基础及临床研究长达二十余年,博士及博士后期间科研成果多次获省部级荣誉,其中《肝移植体保存-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及防治的研究》获2003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5年后将研究重心转向胰腺疾病。并在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突破传统SAP治疗范式,首创并提出基于“三不原则”的SAP“创伤递升式分阶段处理”治疗新理念,提出融合精准医学、靶向干预理念的创新性治疗范式并率先在实践中最早应用,彻底变革了外科治疗SAP的传统模式。此治疗原则与理念已被写入《外科学》(本科生及研究生)规划教材及国内诊治指南,且推广至国内20余家胰腺中心。该中心推进高度一体化的SAP多学科诊治平台,建立黑龙江省胰腺炎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形成了具有团队技术优势及擅长的“哈尔滨模式”,使得SAP整体治愈率提升为94%,居国际领先水平,惠及患者超万人,社会效益显著。
此外,在基础研究方面,孙备教授始终坚持胰腺炎和胰腺癌并重的研究模式并互为补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课题、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课题20余项,累计经费达1000余万元。现任《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等十余家杂志副总编辑或编委。发表胰腺领域相关学术论文(近十年)300余篇,其中SCI收录70余篇,最高影响因子37.3,累计影响因子306.893。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共计10余项。主编或参编领域内专著23部。
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肩负教育强国使命
践行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孙备教授在博士及留学期间先后谢绝了北京协和医院及美国匹兹堡大学UPMC的邀约,毅然返回母校任教;作为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的重要成员,孙备教授及所在团队成员深刻践行了黄大年同志的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教书育人、敢为人先,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人生写照。学习他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爱国情怀,学习他教书育人、敢为人先的敬业精神,学习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融入祖国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
支援边疆医疗队伍建设:孙备教授带领团队积极响应国家支援边疆的号召,派出吴祥松副教授、赵松副教授及王拥卫副教授等多名医疗骨干分别支援海拔4300米的西藏康马县卫生服务中心、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及兵团十师北屯医院,带去多项全新的医疗技术,实现了当地医院微创手术的“零突破”;同时,注重边疆的医疗队伍的人才培养,团队成员深知“授之以渔”的重要性,不仅加强对当地医生的技术培训,还为他们提供多项学习进修机会,多角度提高边疆医院的医疗水平。
三、深化多元化教育创新,推进内涵式教育改革
孙备教授从事教学工作二十四年,专注教学工作,坚持工作在教学一线,带领教师团队获得多项教学奖励。《腹腔镜手术模拟系统在外科手术教学中的应用》课程于2020年获评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消化系统疾病》于2021年获评“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消化系统疾病教研室于2021年获评“国家级虚拟教研室”。
孙备教授作为核心成员于2018年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消化系统疾病》课程于2020年获评教育部首批“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外科学》于2016年获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此外,孙备教授于2022年获评“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教育发展的永恒主题。孙备教授重视教学建设、重视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器官系统课程整合式临床教学模式的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临床案例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临床场景为中心”。并从多学科发展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拓宽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性地提出了“三阶段一贯穿”新理念,将课程思政理念全程贯穿于理论授课、临床见习及毕业实习等阶段,有机融入临床教学的全过程。相关成果《基于“三维度一融入”模式的系列性国家级一流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已获2022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统筹研究型医院发展,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孙备教授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转变医院发展方式,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深入落实国家医改系列政策,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以成立“中国胰腺病学会-哈医大一院胰腺疾病诊疗分中心”为切入口,着力构建多学科融合型专病中心建设。医院重点专科数量增加至21个,省级质控中心增加至24个,居全省第一;不断推进新技术新项目,黑龙江省临床中心增至12项,居全省首位。2024年度医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获批36项,创十年最高;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人工智能+医学”深度融合政策,积极推动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加快智慧医疗、智慧管理、智慧服务“三位一体”的智慧医院建设。东北三省首家开通医保微信支付功能,携手华为顺利完成黑龙江省内大型三甲综合医院的首家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实现了AI预问诊、AI辅助电子病历等功能。2024年度,医院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中国医院百强院称号,1人获首届“全国医务名匠”称号,1人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国考成绩连续五年持续领跑黑龙江省公立医院。
作为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冰上项目医疗官,孙备教授带领全院上下提高政治站位,以“全擎启动、万无一失”的姿态,用心用情用力、精心精细精致圆满完成亚冬会的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向世界展示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责任担当和医疗技术水平,赢得亚奥理事会(OCA)“中国医疗标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