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3月15日讯 42岁的郭长青买卖没少做,手里没攒下多少钱。商海沉浮,郭长青并非一帆风顺。
转机发生在2022年。这一年,嫩江市确定了依托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大鹅产业的目标,打造大鹅全产业链,打造“北鹅”品牌。
借着政策东风,郭长青改行养鹅,与23户养殖户成为嫩江第一批规模化养鹅人。
人努力,天帮忙,行情好。这一年,嫩江23户养殖户,纯利润达到3000多万元,人均超过百万元,这其中就有郭长青。
天时地利人和,郭长青一鼓作气,连续三年养殖量超过40万只,成为当地“领头鹅”。
在嫩江,像郭长青这样的养殖户有128户,2024年,大鹅养殖量达到385.3万只,产值3.6亿元。过去农家院里司空见惯的大鹅,如今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鹅”。
“政策活水”浇灌鹅产业之树
每天早晨,开着投食三轮车,身后一支庞大的鹅群紧紧追随——郭长青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2024年,郭长青养殖场12万只鹅相继出栏,饲养场里1.3万只“留守”的,是第二年春天孵蛋的种鹅。
记者采访当天,正赶上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出现场,因为前段时间大雪压塌了鹅舍造成300多只鹅死亡,保险公司人员前来理赔。按照约定,300只鹅,保险公司要理赔3万多元。
每只种鹅的保险费6元,养殖场负担1.2元,其余4.8元由政府承担。2024年,郭长青养殖场保险理赔达到20多万元。
2024年,嫩江市大鹅保险投保294.6万只,保额1.4亿元,仅保险补贴一项当地政府支出277.5万元。安华保险嫩江支公司副经理王守东介绍,从2024年5月到年底,该公司保额支出500余万元。
嫩江市畜牧总站站长焦伟说,除了大鹅保险补贴,当地政府还为鹅产业提供养殖补贴、贷款贴息等扶持,三年来,累计承担各类补贴3000多万元,仅2024年当地财政用于鹅产业扶持补贴就达1017万元。
焦伟告诉记者,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是发展大鹅产业的坚实基础。优越的地理环境保证了嫩江大鹅肉质上乘、味道鲜美、口感独特。除了鹅肉,鹅的附加值更高,嫩江大鹅鹅绒绒朵大、绒子含量高、品质出色,是羽绒制衣绝佳的填充材料。
“光有资源还不够,关键是要有好政策。”焦伟说,嫩江市连续三年出台畜牧产业扶持政策,从孵化、养殖到屠宰加工全环节给予政策补贴。尤其是50%的贷款贴息政策,极大提振了养殖户的信心。
2022年至2024年,嫩江市累计为养殖户协调贷款9611万元,发放畜牧养殖补贴2686万元。
“资金活水”引领项目全链布局
深冬的嫩江工业园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在占地145亩的大鹅产业园内,几台大型机械正在紧张施工。“这里将建成全省首个集屠宰、羽绒加工、鹅翎加工、羽毛球加工于一体的大鹅全产业链园区。”焦伟指着图纸向记者介绍。
嫩江市实施的“2+4+7”工程,产业规划从延链强链入手,激发大鹅养殖“长尾效应”。2个种源基地分别用于白鹅和朗德鹅种鹅培育;4个孵化场年孵化能力将达450万只;7个加工项目涵盖屠宰、羽绒加工、鹅翎加工、羽毛球制作、饲料加工、熟食预制菜以及鹅血清、氨基酸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我们要把产业链条中的每个环节都做精做强。”焦伟说。
产业链延伸的效应正在显现。在伊拉哈镇永发村,一个年孵化能力300万只的现代化孵化场即将建成。在工业园区,一个年产800吨的羽绒制品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可实现产值1.27亿元。
更令人瞩目的是两个大鹅熟食加工项目。北鹅食品有限公司计划年加工50万只大鹅,生产鹅胴体、鹅翅、鹅爪等系列产品,他们已与多家电商平台达成合作,产品供不应求。
这个总投资达1.38亿元的产业园,将辐射北安、五大连池等方圆200公里范围。
为了扶持产业发展,嫩江市成立了大鹅产业专班,选派专职服务员对接企业。从养殖场选址、电力接通、土地审批到24小时检疫检测,实行一条龙服务。
“政策活水”激活了鹅产业发展一江春水。2023年,嫩江市政府继续释放政策红利,培育壮大龙头产业、打造精深加工产业链、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推动项目建设,先后与双城庆龙孵化场、江西华曌集团、上海紫燕集团等知名企业达成合作。一个涵盖孵化、饲养、屠宰、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完整的大鹅产业生态体系,正在这片沃土上加速形成。
产业集群效应正在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的“鹅都”呼之欲出。
打造“北鹅”品牌,形成集聚效应
2022年至2024年,嫩江市大鹅养殖量从102万只跃升至385.3万只,产值从9300万元增长到3.6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100%。截至2024年,全市已有128户规模养殖场,其中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养殖场6个,规模位居黑龙江省首位。
“量”的突破带来“质”的提升。2023年8月21日,是嫩江大鹅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这一天,“北鹅”品牌在黑龙江嫩江鹅产业发展交流会上正式发布,立即引发全国食品企业的关注。
品牌效应加速释放。北鹅食品公司与哈尔滨达生和八一农垦大学合作研发熏卤鹅产品,与广东远方集团联手打造销售渠道。目前,“北鹅”产品已入驻抖音、快手、京东等500余家线上平台,以及北大荒2000家线下门店,品牌曝光率突破1亿次。
2024年,嫩江市将脱贫户养殖大鹅纳入补贴范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市场+品牌”模式,让更多农民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从默默无闻到全省领先,从单一养殖到全产业链发展,短短三年间,嫩江大鹅实现了华丽蝶变。站在新的起点上,这只“金鹅”正展翅高飞,谱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根据规划,到2025年,嫩江市大鹅养殖量将突破400万只,屠宰能力1000万只,辐射半径200公里,预计产值达到5亿元,带动就业3000人以上。
为实现这一目标,嫩江市正在全力推进“六大工程”。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30个,打造千亩示范区2个;建成年产1000万只鹅苗的孵化中心;完善屠宰加工生产线,提升深加工能力;加强品牌建设,扩大“北鹅”品牌影响力;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食品安全;推进科技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
“我们的目标是把嫩江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大鹅产业基地。”焦伟说,当地政府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种鹅养殖、孵化、配套产业建设扶持力度,为种鹅标准化养殖、规模屠宰企业提供阶梯式补贴。根据《嫩江市鹅产业振兴方案》,嫩江市将继续扩大鹅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层次、推动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