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上午,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黑龙江省代表团举行开放团组活动。会议向境内外媒体开放,部分代表接受记者集体采访。问答之间,有龙江经济发展的新风向,有身在最北方的新活力,也有民生改善的新目标。黑龙江的“美好”变得具象化,稳扎稳打、开放自信的新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新华社记者: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请您介绍一下黑龙江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四个农业”推动现代化大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
梁惠玲代表:感谢媒体朋友对黑龙江农业发展的持续关注。黑龙江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和世界公认的黄金玉米种植带、畜牧养殖带,拥有全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北大荒农垦集团,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我省期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当好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要嘱托,坚持以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切实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去年,粮食总产迈上1600亿斤大台阶,占全国的11.3%,增产量占全国的1/5,粮食总产量连续15年居全国第一,全国每9碗米就有1碗来自黑龙江。具体向大家介绍三方面情况:
第一,以“四个农业”赋能粮食生产,打造更加稳固可靠坚实安全的“大粮仓”。黑龙江耕地面积全国第一,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而且地势平坦,集中连片。我们把多种粮、种好粮作为头等大事,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是坚持发挥科技创新的增量器作用,黑龙江拥有78所高等院校、120家独立科研院所,仅农业领域全国重点实验室就有4家,我们依托国家、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成果转化运用,农业科技贡献率达70.8%。我们深入开展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推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深度融合,集成组装高效增产技术模式74个,推广大垄密植5126万亩、水肥一体化212万亩。我到基层调研,种植户告诉我,采用大垄密植这种种植模式,亩产至少增加一成。去年,全省粮食综合单产刷新历史纪录,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二是坚决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我们优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统筹推进侵蚀沟治理、土壤改良和农田防护林网一体化建设。去年,1040万亩高标准农田实现当年立项、当年完工,累计建成面积近1.2亿亩,规模全国最大,今年还将建设1169万亩以上。我们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推进以还田为主的秸秆、畜禽粪污循环利用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5%、84.5%,每千克黑土有机质含量比“十四五”初期提高了4.1克。三是持续擦亮种子芯片,我们大力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成功选育高油高蛋白大豆、耐密宜机收玉米、优良食味水稻等一大批突破性新品种。特别是新审定推广的黑农531大豆,油分含量、亩产量成为国内大豆标杆品种。四是推进农机装备现代化,大力推进大马力高端智能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激光除草机打破国外垄断,气力式电驱播种机、鲜食玉米收获机等一批高端智能机型成功填补国产空白、实现产业化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稳定在99%以上。五是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我们建设全省统一智慧农业平台,绘制耕地“一张图”,今年将建成20个无人化智慧农场、100个智慧牧场和4个智慧渔场,推动由传统农业“看天种地”向现代农业“看屏种地”转变。
第二,以“四个农业”践行大食物观,打造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黑龙江拥有大森林、大草原、大湿地、大湖泊、大界江,我们坚定不移践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绿色粮仓、绿色厨房,绿色有机食品基地认证面积超1亿亩,稳居全国第一。一是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出台畜牧业贷款贴息、奶牛良种补贴等政策,建设大型和奶乳一体化万头牧场17个,高端肉牛和牛养殖规模全国第一,大鹅出栏超过6000万只。二是加快发展冷水渔业,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模式,水产品总产量超过80万吨,兴凯湖大白鱼、连环湖大银鱼等名优品种畅销全国。三是壮大现代设施农业,开展设施农业改造提升行动,做大“北菜南运”基地,设施农业面积超过50万亩,口感番茄、油豆角等龙江蔬菜越来越多出现在全国人民餐桌。四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聚焦桦树汁、刺五加、红松籽等特色重点品类,培育壮大森林食品产业。去年,黑木耳干品产量23.82万吨,居全国之首。
第三,以“四个农业”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推动农业提质增效。黑龙江农产品、畜产品、森林食品,品类丰富、量大质优,为农产品精深加工提供了优质的原料基础。我们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动“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提档升级,做强绿色食品加工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一是狠抓市场主体培育,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去年,新增117家国家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飞鹤乳业等一批领军企业持续做强做大,“尔滨·波司登”、鹅司令等高端羽绒服项目建成投产,产品市场俏销。二是大力提升精深加工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业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做强做大优势特色产业,玉米深加工能力超过2800万吨、占全国23.3%、居于首位。三是着力打造品牌,建立完善涵盖全产业链标准,创新营销方式,培育壮大“黑土优品”“九珍十八品”等区域品牌,“黑土优品”位列“2024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第13名。四是加快打造产业集群,推动上下游企业集聚、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有机衔接,绥哈大齐生物制造集群晋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