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月10日,第十七中学新区学校开展了以“劳模工匠进校园 我与榜样面对面”为主题的校本课程。
本次课程由邰慧副校长主持,黑龙江省劳模协会秘书长王兴华、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宋立群、第十七中学新区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艳伟与中小学两部教师、学生及家长共赴一场聚焦“教育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思想盛会。
王兴华秘书长传经送宝指引迷津
王兴华秘书长在省总工会的岗位上工作了41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见解,其人生阅历丰富如宝藏,为人低调谦逊。人生七十古来稀,笑看风云意自怡。荣辱得失皆看淡,夕阳余晖亦成诗。对于教育事业他也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情怀,下午一时许,王秘书长与博师们相约学校党建室面对面的交流与探讨,从大庆铁人精神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弱势群体;从40余年的工会工作到全国工会系统先进工作者,一小时的恳谈中,秘书长谈到教师要有坚定的家国情怀,要有爱心、讲奉献、懂感恩,要跳出教育看教育,要敢于创新,与博师们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字字珠玑、情真意切的金玉良言,语重心长的嘱托,引发思索的哲思“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山更高的人”,从劳模精神与教育事业的紧密联系出发,深刻阐述了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重要意义和实践路径,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和方向引领。
开启思想与知识的盛宴
刘校长《我和我的共同体》新书发布会
值此机会,刘艳伟校长发展共同体的新书也瓜熟落地,共同体的12家学校在领头雁刘艳伟校长的带动下,历时五载时光、铿锵致远,近20万字、不负荣光,以笔为帆、以心为墨,把近40年对教育的理解融入了共同体学校的发展之中,凝练成这本闪耀着智慧与光芒的佳作,值得我们一生珍藏。刘校长和王秘书长共同为博师赠书,赠出的是新书,寄托的却是刘校长对博师们深深的期许和文化的传承。
博学报告厅专题讲座颁发客座教授证书
第十七中学新区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艳伟为黑龙江省劳模协会秘书长王兴华和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宋立群颁发“榜样人物课程客座教授”证书。
宋立群教授《中小学生师生家长的健康防护》讲座
宋立群教授拥有医学、药学双博士学位,是全国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今天,他将为我们带来一场关于《中小学生师生家长的健康防护》的讲座。宋教授从祖国医学方面针对中小学生营养健康关注的科学问题、膳食平衡、有氧运动、近视、肥胖、师生心理健康等师生和家长关注的问题展开由浅入深、有理有据的讲解,博师和家长们听得津津有味并频频颔首,这对于我们实现家校社协同共育,共同守护师生的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聆听宋教授的讲座,感受榜样的力量。在宋教授的讲座中,我们将把榜样人物的精神与时代价值相融合,将医学理论知识与身临其境的体验相结合,共同经历一场深入人心的精神洗礼和思想盛宴。
刘艳伟校长分享学习心得讲话
刘校长热情洋溢的讲话,点燃了整个报告厅的热情,“勤”、“净”、“和”、“善”、“书”这五字真言是刘校长借用杨绛先生的话送给在场博师、博生以及家长朋友们最好的祝福。刘校长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有一个好家庭,纵观古今,人这一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和谐兴旺的家,就是最温暖的港湾,最坚实的后盾。但理想之家,不会凭空出现,而是需要一家人的经营和付出。
通过近距离感受劳模工匠的日常工作、成长经历和奉献精神,用初心使命感召师生、用奋斗经历感动师生、用先进事迹感染师生,点亮师生“匠心梦”,引领新十七的博师、博生、博娃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新区十七学校在刘艳伟校长的引领下,始终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置于首位,积极打造“人物博物馆的校园”,深度凸显“红色校园”特色,切实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推进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要求。其中,重点实施的《百位人物》课程更是一大亮点,博娃博生们用那充满童真的童言童语,生动地讲述着一个个红色故事,传承着红色基因,积极向英雄、先辈和榜样学习。让身边那些“鲜活的榜样”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偶像、最值得追逐的明星,真正将英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内化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动力,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小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远大志向,秉承“修德明理,为国争光”的校训,立下报国之志,践行爱国之行。
首场榜样人物进校园的校本课程,也是学校一直致力于开门办教育的实践,打破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壁垒。正是因为有了这点点滴滴爱的汇聚,才构成了新区十七人物博物馆校园丰富多彩的画卷,必将铺就孩子们通往梦想的坚实道路。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他人的榜样,照亮彼此前行的道路!愿我们携手并肩,继续在榜样光芒的照耀下,坚定前行,共同绘制新十七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