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讯 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日前在深圳举办,本届高交会以“科技引领发展产业融合聚变”为主题,共有来自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家知名企业、国际组织参展参会。
被誉为“中国科技第一展”的高交会,汇聚了最前沿的高新科技、最炫酷的智能产品。在黑龙江展区,人头攒动,洽谈不断,由75家省内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组成的参展团队带领龙江“智”造亮相,成为高交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产学研聚力 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开花
当木耳栽培产生的废弃菌袋“遇见”城镇污水厂污泥,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在高交会现场,省林业科学院带来的废弃木耳菌袋与城镇污水厂污泥协同再生营养土技术,让变泥成“金”、变废为宝成为现实。
“通过我们的专利技术,能够将废弃木耳菌袋与污泥发酵制备成再生营养土,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再生营养土可以替代天然黑土进行矿山修复、恢复土壤结构,并加快植被修复进程。同时,也可以作为园林绿化用土和林业育苗基质。”省林业科学院副研究员翁海龙告诉记者,目前,该技术在佳木斯、伊春等地得到应用,技术成果实现固废减量化61.36%、无害化率100%、产物利用率100%。
“从实验室的理论研究到产业界的实际应用,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必不可少,我们希望通过高交会这个平台,让我们的技术与更多有需求的企业融合,让这项技术走向更大的市场。”翁海龙介绍,这项技术受到了现场不少生态环保企业的青睐。
祖研酵豆冰淇淋、姬松茸香菇茯苓片、中草药化妆品……展区内,省科学院、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等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纷纷展示各自的科技产品。
科技成果转化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省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的科技创新支持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一大批科技成果在服务龙江振兴发展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打造核心竞争力 尖端科技汇聚龙江
高交会上,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带来了公司拳头产品——腹腔内窥镜手术机器人,凭借其拥有全球首创开放式多终端医生控制台、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并且可兼容多品牌三维高清腹腔镜系统和荧光腔镜系统,吸引了不少客商驻足洽谈。
“与市场主流的四臂产品不同,我们的产品采用‘4+1’模式,可以胜任更多复杂的手术场景。此外,双控制台的设计不仅可用于多学科联合会诊,还可以实现远程医疗。”公司品牌专员林燕霖介绍,手术机器人可以使各类外科手术更精准、更便捷,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特点。
“科技创新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必要因素,作为龙江本土企业,我们依托黑龙江科教人才资源,坚持自主创新,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手术机器人科技企业。”林燕霖说。
除了手术机器人,展区上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黑龙江惠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带来的大型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机展开螺旋桨大约占地3平方米,载重80公斤。
“我们将北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技术深度融合并应用于农业场景,自主研发并生产了一系列智能农业装备,产品覆盖耕、种、管、收全流程。这款HD580农业无人机作业效率非常高,每分钟300公斤的下料速度,每分钟40升的喷洒速度,相比上一代产品作业效率翻了一倍。”公司高级销售总监刘尧益说。
龙江“智”造吸睛 合作签约不断
高交会开幕当日,我省展团签约7个项目,涵盖新材料、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等方面,总计签约额达10.82亿元人民币。
签约仪式上,深圳明吉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就多孔碳材料技术产业化应用项目进行签约,计划投资3亿元建设超高比表面积多孔碳材料鹤岗产业化基地项目,年产9300吨多孔碳材料。
“多孔碳是一种在新能源储能方面具有广泛应用的新型材料,目前这种材料需要依赖进口,此次项目签约,能够填补国内在多孔碳材料领域的空白,也能为黑龙江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作出贡献。”深圳明吉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陈学力介绍,黑龙江拥有哈工大、哈工程等一大批高校院所,科技优势突出,还有丰富的风电光伏资源,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发展沃土。
“黑龙江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把航空航天领域作为一个重点的发展方向,这和我们的主业发展是非常契合的,也是我们愿意投资的重要原因。”星途探索副总裁刘鸣臣说,黑龙江发展的潜力巨大,商业航天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应用场景特别丰富,我们愿意与黑龙江合作,将公司技术应用到更广泛的场景里。
高交会是一扇窗,我省透过这扇窗向外界展示创新成就,传递开放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
省商务厅、省科技厅积极利用各类展会平台,充分发挥展会效应,组织企业展示我省优质产品和产业优势,积极宣传我省营商环境和优惠政策,通过举办专场招商推介会,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同时,加强展会后的跟踪服务,确保意向项目转化为实际投资,不断优化展会招商模式,为我省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