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公路口岸。
绥芬河铁路口岸。
龙江交投绥芬河国际物流港加工园区。
中转仓工作人员在进行货物分拣。
天府盛国际物流中转仓。
自贸片区欢迎您。
绥芬河国际首站进口冷链物流集散港。
绥芬河综合保税区。
俄蜜源蜂业生物科技产业园。
玛速玛汽车配件出口基地。
绥芬河国际跨境电商产业园。
2019年8月,国务院批复设立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作为三个片区之一,于2019年9月29日挂牌。片区规划面积19.99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木材、粮食、清洁能源等进口加工业和商贸金融、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建设商品进出口储运加工集散中心和面向国际陆海通道的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中外合作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五年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在牡丹江和绥芬河两级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深入践行“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的使命责任,统筹贸易、投资、通道和平台建设,突出沿边片区的优势和特色,将解决企业和市场主体的难点堵点问题作为根本出发点,推动先行先试的突破和改革措施的落实,总体方案改革试点任务实施率100%,全国改革试点经验复制推广率100%,累计形成230项制度创新案例,其中省级案例48项,《绥芬河片区深化金融创新助力跨境贸易新业态发展》案例在国务院自由贸易试验区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简报刊发,并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典型案例”。绥芬河片区始终坚持以创新驱动积蓄向北开放新动能,努力为黑龙江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绥芬河方案。
聚焦贸易升级 开放领域全面拓展
绥芬河片区深入对接境内境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畅通内循环、打通外循环,积极争当构建向北开放新高地排头兵,片区获批以来,进出口贸易额年均增速超20%。优化贸易结构。绥芬河片区设立以来,先后获批了肉类进口指定口岸、中药材进口指定口岸、钾肥一般贸易进口等资质,今年平行车进口试点完成商务部备案,口岸特殊资质占全省边境口岸的90%以上,为推动口岸商品结构调整,实现贸易多元化转型奠定基础;推进鲜活水产品暂养池、进境动植物隔离检疫处理场建设,牛肉、鸡爪、中药材等进口品种均实现突破,并可规模化、常态化开展业务,推动高价值商品贸易额占比由9%提高到14%,口岸单位货值综合提升29%。
拓展贸易业态。不断拓宽新领域、新业态、新模式,成为助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支撑,2019年以来,绥芬河片区先后获批了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一批新试点、新业态。推动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推动跨境电商等多种业务模式加快发展,跨境电商9710业务正式落地,“绥宜购”平台上线运营,新建并投入使用了绥芬河国际跨境电商产业园——“国际物流谷”,正在建设的绥芬河市天府盛国际物流中转仓,是自贸试验区绥芬河片区跨境电商产业的重点项目,总投资2.5亿元,整合进口仓、零售仓与快递中转仓,实现三仓合一,带动跨境电商、跨境物流等产业的加快发展。
加快市场采购贸易展示交易,完善市场采购贸易平台建设,更新市场采购贸易出口负面清单,完成青云市场“一层一品”改造升级,组建市场采购贸易服务中心,提升综合服务水平,2023年获批当年出口贸易额突破10亿元,在同批边境口岸城市中位居首位。促进贸易便利。创新内贸货物跨境运输查验通关模式,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设计“内贸跨境运输办理”模块,大幅提升申报效率;作为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唯一的综合保税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在推动贸易通关便利化改革创新、落实海关特殊监管区复制推广改革经验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以来先后完成了“一票多车”整报分送、全省首单“区内直转”等业务,提高了综合保税区卡口通关效率,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内直转”业务再升级,实现省内首家综合保税区“区内直转”货物的非保税和保税状态双向高效互转。
聚焦投资扩容 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绥芬河片区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标准,推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改革创新,有效服务市场主体运行,推动产业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以来,龙江交投绥芬河国际物流港加工园区、玛速玛汽车配件出口基地等项目开园,以生物经济为代表的俄蜜源蜂业生物科技产业园、中药饮片加工产业园等加快建设,中贸融汇清洁能源绿色通道项目正式启动,工萃工业大麻及中草药分离纯化等项目完成签约,山东春汇跨境物流综合体、深圳海吉星农业批发集散地、强参生物科技水产品进口加工孵化器(海参肽)等重点项目顺利洽谈推进。
精简审批流程。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高效承接省级338项行政事权审批权;实施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推行一网通办、容缺受理、不见面审批,梳理公布政务服务事项清单1459项,全部事项实现“办事不求人”“最多跑一次”;实现“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一业一证、证照联办”改革实施范围扩大至12个行业。以创新为引领推动项目加速落地,推行“承诺即开工”“项目全流程精准服务”等改革,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60%;运行“多证合一”“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多案合审”机制,项目环评审批时间压缩至84%;设置全省首个“电、水、气联办”窗口,开展“互联网+不动产登记+金融服务”新模式,业务办理缩短至2个工作日内办结;绥芬河市获批中国贸促会商业行业委员会首批营商环境监测站。
强化服务保障。打造全省首家线下全链条式企业工作服务站“企业之家”,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分设展览区和功能服务区,服务区用于企业培训、咨询代办、商务洽谈、签约合作,打通了沟通壁垒、优化了服务流程,目前已先后服务150余家企业。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联合开展执法领域营商环境满意度专项调查行动,建立“法治体检中心”,常态化、体系化、制度化开展“法治体检”。开设“企业投诉接诉即办”专线,切实解决了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难”中的执法领域突出问题,赋能法治化营商环境再提升。
强化信用体系建设,创新口岸商品溯源信用模式,建立进口商品全流程监管机制,在全国率先将商品“溯源码”和商家“诚信码”有机结合,对销售进口商品经营者实现监管前置化、信息化和长效化,构建了事前提醒、全程监控和事后处置一体化的全流程监管机制。复制创新“持续推进自然人诚信积分试点管理”,依托信用平台个人信用信息数据,计算自然人诚信积分,为优良信用个人提供更多服务便利和信用惠民政策。
大力宣传推介。着力用好口岸城市“自贸品牌”,加大宣传推广,以自贸效应吸引集聚产业,推动交流合作,引领沿边高质量发展。成功举办了“构筑向北开放新高地”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五个向北开放重点省(区)商务部门签订《向北开放口岸城市深入合作框架协议》,邀请专家学者交流研讨,口岸城市代表交流推介,助力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举办绥芬河国际汽车及配件展示交易订购会,参展企业128家,共展出乘用和商用汽车及零部件约3000个品类。推进交流合作,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省行政学院)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教学科研基地签约揭牌。先后承办了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联动创新第一次全体会议、推进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专题培训班等省级活动,合作“朋友圈”不断延伸。
聚焦通道畅通 口岸运能持续提升
绥芬河片区围绕总体方案中明确的“建设商品进出口储运加工集散中心和面向国际陆海通道的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功能定位,重点推进口岸通道建设,并入选2022年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
强化基础设施,今年5月份,滨绥铁路绥芬河至国境线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既有线路运行坡度大、曲线半径小,列车运行时速仅为55公里,改建后线路的设计时速将达120公里;5月末,绥芬河站南场线路延长改造完工,已具备接入宽轨重车由40辆提升到71辆编组条件,预计至2025年年底施工结束,国境线区间通过能力和站场内接车能力提升一倍以上,将有效破解运力瓶颈。
完善物流体系,布局“公、铁、空、海、网、邮”为一体的通道格局,打造空港物流、大宗物流、保税物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集散物流“六位一体”现代物流体系;推进国际物流谷、集装箱集散中心、菜鸟国际干线物流项目等边境仓建设,在境外布局8个海外仓,打造首站进口冷链商品物流集散中心等共享仓;运营哈绥俄亚跨境班列,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进境口岸拓展至16个港口;实现绥芬河至莫斯科TIR班线双向联通,“门到门”不换车便捷运输,并首次实现“TIR+跨境电商出口”新模式。
提升通道效率,绥芬河口岸不断优化流程、提高效率,保障中欧班列高质量开行,绥芬河铁路、海关等部门发挥联动作用,积极搭建“铁路-海关-企业”沟通平台,强化业务协同和信息数据共享,高效对接班列运抵手续确认、集装箱装卸、编组运输等环节,让数字多跑路、班列少等待,进一步缩短集装箱货物入站、换装、运输等环节时间,开辟绿色通道,优先组织挂运和换装,压缩非生产作业时间,持续提升中欧班列的开行质量和出入境效率,5年来,经绥芬河出境的中欧班列通达欧洲5个国家,入境班列覆盖国内25个城市,运输货物从最初的电器产品扩大到日用百货、农副产品等多个品类,辐射带动效应日益凸显。紧盯口岸道路运输开放扩能形势,聚焦构建扁平化沟通机制、信息化业务流程和网格化数据共享,优化国际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创新了移动终端管理模式,入境车辆预申报后,工作人员扫描二维码即可完成识别、对比备案、实时查验和数据上传工作,实现一次登录、一站办结,同时还新增了异地车辆许可证线上管理功能,外省企业可通过系统填报企业资质、车辆牌照等信息,线上审批后,在绥芬河即可领取国际道路运输许可证。该创新模式平均每月通关车次近8000辆,每单查验登记时间从3分钟降低至1.5分钟,综合通关效率提升100%;异地车辆线上备案将审批备案时间由30天~60天压缩至15天,帮助企业节省超50%的时间成本,有效推动了国际道路运输信息化精深改革。
聚焦平台赋能 产业合作多元融合
绥芬河片区积极培育构建以木业、粮食、肉类、水产、中药材、汽车配件、清洁能源等为重点的“生产加工型”产业,以物流、电商、会展、医养、文旅、金融为重点的“现代服务型”产业,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日益完善与优化,今年以来推进重点项目50个,产业项目投资占总投资的80%以上。
用好开放平台。绥芬河片区初步形成了以自贸试验区“一区引领”,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电商综试区、互市贸易区、绥东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等7个境内园区,以及围绕木业、农业、水产、物流等为重点的7个境外园区;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国家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作为国家级开放试点政策获准先行示范,“7+7+3”高水平的园区平台建设及制度开放布局,赋能口岸城市高质量发展再提速。
建强园区平台。以边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等功能型园区为载体,以“一区多园”为方向,统筹推动园区产业提档升级。绥芬河综合保税区打造“一区四园”,即:保税展示产业园、保税加工产业园、保税维修产业园、保税物流产业园,综合保税区(二期)正式通过验收,2022年度全国综保区绩效评估排名较上年提升5位,自贸片区获批以来,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幅近30%,营业收入年均增幅超40%。边境经济合作区产业载体功能不断完善,启动实施“木业重振三年行动”,着力打造汽车配件加工产业园、进口木材加工产业园、中药饮片加工产业园、粮油食品加工产业园,形成多元产业发展格局,区内规上企业数量占全市75%以上。互市贸易区建立“合作社+落地加工企业”模式,实行“共享资源、共同致富”经营模式,进一步扩大互市贸易受益群体,切实利用互市贸易优惠政策带动边民群体致富,实现兴边富民;搭建“互贸通”平台,综合利用全省边民互市贸易服务平台与“互贸通”平台,建立电子围网,在全省率先实现边民线上交易申报,提高货物通关效率,节约交易成本;在全省率先实现亚麻籽、肉类、水产品落地加工,针对落地加工商品实现“集中申报、整车提离”交易模式,进一步提高商品通关效率,节约商品运输、装卸成本。
打造服务平台。先后创新开发并上线运营了“绥意办”“绥宜购”“绥意游”“绥医养”“绥易展”“绥易融”“绥芯学”“绥互通”“绥域安”等系列数字服务平台,覆盖政务服务、旅游、教育、医疗、综治、金融、会展等各大领域,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智能支撑,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搭建金融服务平台,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自贸片区金融超市,入驻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36家,累计推出金融产品195款;集合全市跨境金融资源成立省内首个跨境金融服务站;拓展金融服务产品,推出新型离岸贸易结算、跨境支付“单一窗口”、“电子单证”等系列结算产品;促进跨境金融合作,开通全省唯一双币种现钞陆路调运通道。
绥芬河市委副书记、市长,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绥芬河片区党工委副书记王镭表示,下一步,绥芬河将全面落实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对接国际先进的经贸规则规制,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探索推进贸易加工中转港、国际物流枢纽港、进境商品集散港、跨境金融服务港建设,努力在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进程中先行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