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日至8月31日,网络诈骗案高发类型前三名依次为虚假征信、网络交易、网络兼职。
典型案例
虚假征信
案例1:
2024年8月18日,事主接到自称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称事主申请的百万保障保险业务已经过了免费体验期,若不及时取消,后续每月会自动扣费2300元。事主当即表示要取消该业务,于是就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了某款APP,随后开启了共享屏幕功能,对方通过共享屏幕指导事主先绑定手机银行卡,又以“关闭保险业务需将个人账户内钱款转出”为由,诱导事主转账。当事主将自己卡内2万余元转出后,却发现已经联系不上对方了,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
案例2:
2024年8月19日,事主收到一陌生短信,称事主申请的百万保障服务即将到期,后续将按照每月1800元的标准扣费,如果取消的话,需联系客服办理。事主当即拨打短信上的电话申请取消,对方则称因事主账号存在风险,得先将钱全部转到指定的“安全账户”上,并且保证办理结束后会全部返还。于是,事主先后按照要求转账了5万元,当事主再次联系对方时,却发现对方电话是空号,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
网络交易
案例1:
2024年8月2日,事主收到一陌生短信,称点击短信链接可以退还社保金。事主信以为真,点击后直接跳转到了某网页,然后按照指引输入了自己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交易密码及验证码等信息。随后,事主发现自己卡内的8000余元被全部转走,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
案例2:
2024年8月6日,事主在某社交平台看到一则出售演唱会门票的信息,便主动添加对方为好友称想要购票。双方协商好后,最终以两张门票加佣金总共6000元成交,随后事主向对方提供的账号转账,对方却表示手机显示支付失败,要重新转账。事主心存怀疑,要求对方退款,却发现此时已被对方拉黑,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
网络兼职
案例1:
2024年8月4日,事主在网上看到一条“在家躺着就能轻松赚钱”的广告,出于好奇便添加对方好友。对方表示任务很简单,只要动动手指,完成刷单就能轻松赚钱。于是,事主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了某款APP,开始刷单。一开始,事主完成几单任务后,成功获得了小额返利。随后对方又称进行大额刷单任务可以回报高额返利,事主信以为真,又投入3万元进行刷单。当事主要求返利时,系统却显示无法提现,赶紧联系对方,却发现自己已被拉黑。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
案例2:
2024年8月26日,正在找工作的事主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信息,便与对方取得联系,对方称需要先参加岗前培训才能入职,培训费2万元,并承诺事主入职后每月底薪1万元。事主信以为真,按照对方要求缴纳了培训费。当事主再次询问对方培训时间时,却发现电话已打不通,意识到被骗,于是报警。